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順風順水-《希靈帝國》
第(1/3)頁
在艱難而遲緩的交流中,我們終于慢慢知道了深潛船在失去聯系之后發生的事情。
先祖們確實抓住了那只有百分之一的生存幾率:他們成功跨過了臨界層!
之后發生的事情也證實了深淵希靈的虛空模型,在深潛船跨過臨界層之后,其所遭遇的侵染便驟然降低,而且隨著不斷前進,深淵對秩序事物的污染開始變得無效,深潛船呈現出極高的“免疫效果”,這與我們手頭的那些飛船殘骸以及黑梭部分零件的情況相符。
因此,即便跨過臨界層的時候深潛船已經瀕臨解體,只有最后一層防御以及核心區還在正常運轉,它還是勉勉強強地完成了這段驚險之旅,并在最后一層防御也宣告崩潰的時候僅憑著核心艙沖出了深淵之門——那已經是位于對岸的深淵之門了。
深潛船的基本結構和大部分帝國星艦是一脈相承的,其各個艙段哪怕解體也會保留著相對完整的航行能力以及生存環境,因此只余下一個核心艙的深潛船在陌生的世界里仍然保持著航行能力,雖然大部分實驗室和探測設備都已經被毀,但憑借著核心艙自帶的小型工作站,先祖們順利地在陌生宇宙中找到了生命跡象。
通訊器上的文字顯示著當地人和先祖接觸的經過:“這相當幸運,那個宇宙是星環聯邦的偏遠殖民地之一,我們的凈化部隊接到殖民地出現亂海出口的報告前去處置危機,便發現一艘陌生飛船正在殖民地上空盤旋,我們不確定你們的時間制是怎樣,但飛船上的人說他們已經在太空巡航‘兩天’。”
也就是說先祖們兩天前正式沖過了這條此前從未有人跨越的虛空結構,這是個很重要的數據,根據它塔維爾就能大致推算深淵之門下面的空間有多“寬闊”了。
至于對岸人提到的“亂海出口”,毫無疑問就是深淵之門在對面的叫法,他們把深淵稱作“亂海”。深淵之門當然就是“亂海出口”了,真是通俗易懂。
“可以讓我們的船員和我們通話么?”珊多拉親自發了一條信息,幾分鐘后通訊器上出現了一行文字:“這里是安瑟斯,所有人都在,安娜和塔納德受了些輕傷,其余人無礙,我們正在了解這個新世界,星環聯邦是個與帝國截然不同的地方,他們的科技也是。”
“可惜只能看到文字,”珊多拉嘟噥著對我抱怨。“通訊太艱難,復雜一點的訊息就會被干擾到幾乎沒辦法解碼的地步……中繼站會承受不住。”
“總比以前強多了,”深淵希靈很看得開,“對了,詢問一下中繼站的情況,那東西不可能永遠運轉,深淵臨界層也是有污染的,它決定了咱們和對岸能通訊多久。”
塔維爾點點頭,立刻將這些問題以盡可能簡潔的方式發送過去。
又是幾分鐘的延遲。全息投影上出現了相對較長的一段話:“按照珊多拉的提示,我們在飛船越過臨界層的一瞬間,也就是污染翻轉的瞬間投下了中繼站,它當時的狀況基本完好。但因為飛船受損嚴重,中繼站所處的格納庫已經破損,所以中繼站本身存在微小故障。在越過臨界層之后我們和中繼站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通訊,確定故障出在第三十三到第三十五轉發模組上。對整體功能無影響,但會降低通訊帶寬……以下信息未發送。”
顯然老爺子的話還沒說完,這是為了減輕中繼站的壓力。過了幾分鐘接下來的信息才出現在眾人面前:“續接……飛船核心艙的天線功率非常有限,我們確認了中繼站的狀況之后嘗試著通過它向帝國發送平安信號,但未能成功便和中繼站失去聯絡。根據失聯前得到的最后數據,中繼站工作狀態良好,并位于‘安全側’,可持續工作六十日至九十日(帝國標準時)……以下信息未發送。”
幾分鐘后,又是一段話:“另:星環聯邦正在分析帝國深潛船的物質樣本,以尋求方法改進他們的深潛設備的材料和技術,但遇上了和我們一樣的問題,兩側物質不兼容,技術不兼容,規則不通用。星環聯邦同樣具備類似‘資訊-物質’轉化的技術,但無法復制我們的深潛船上的任何組件。但他們根據深潛船的結構產生了一些思路上的靈感,或許有助于其發展,他們計劃同樣在臨界層設置一個中繼站,以取代或補強我們匆忙間設立的臨時中繼站,屆時通訊情況將大大改善。”
三段話終于把情況說清楚了,現狀似乎并不太好,但也不太壞。
壞消息是中繼站果然有些毛病,導致它的工作狀態不能達到峰值,而且其工作壽命也最多只有幾十天,如果在這幾十天里不能重新設置中繼站,那帝國和對岸的聯系還是要中斷。好消息則是對岸已經從帝國深潛船上得到一些靈感,再結合他們本身就比較先進(起碼比帝國先進)的深潛技術,對岸應該有能力在臨界層設置一個正式的中繼站,一切順利的話或許在現有中繼站崩潰之前他們就能搞定。
“對岸的深潛技術跟咱們的發展方式看來不太一樣,”又交流了幾次之后,塔維爾以一個科學家的大膽假設精神作出判斷,“他們曾經發射過黑梭和其他的無人飛船,并且都成功抵達了‘本岸’,這說明他們的深潛技術能達到‘極限下潛’,但他們的黑梭和無人飛船抵達本岸之后要么已經徹底毀滅,要么只能剩下最核心的探測器,這說明他們過于重視‘極限下潛’,卻沒辦法提升深潛設備的實用度和穩定度,這樣哪怕他們的深潛技術比帝國先進,最先完成‘載人跨越’的卻還是帝國這邊。”
“只可惜是因為意外事故,”姐姐大人嘆了口氣,“運氣成分巨大,不具備可復制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