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卷 第六十四節 洞察,剖析,悟慧-《山河志異》
第(1/3)頁
陳淮生對吳天恩的道體察測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比起公孫勝來要長許多。
公孫勝的靈識探測并不算強,他更多地是通過傾聽吳天恩的介紹來進行了解分析。
陳淮生就不一樣了,他經驗甚至還不如吳天恩,他在從筑基到紫府這段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依靠純粹的直覺和被動的推動來不斷地沖擊,當一路沖擊到蘊髓高境時,他自己都還有些暈暈乎乎,甚至不敢置信。
要讓他來指導吳天恩如何晉階,他自己都覺得汗顏,但是若是要論他對吳天恩的道體察測,那他就有這個底氣來說個一二三。
吳天恩也沒想到當自己徹底撤去護體元力時,就如同一個嬰兒一般坦陳在陳淮生面前。
陳淮生的靈識如同一抹無孔不入的氣流,緩緩從自己的百會穴竄入,然后迅速分散開來,從幾個維度開始滲透,緩慢而精細地沿著經脈游走。
每走一處關穴,便會稍稍停留,從經脈到道骨再入血髓,不斷察識,似乎要將每一處都揣摩知曉清楚。
這種感覺很不好受,尤其是在進入道骨時,更是如同銀針扎入一般,略帶一些疼痛,卻又讓人清醒。
到后來,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幾大重要關穴處,如大椎、丹海、膻中、巨闕、神闕、神藏等關穴所在,這種針刺帶來的疼痛和銳利感,幾欲讓人想要掙脫夢中束縛的沖動。
那細弱的氣流,柔軟而尖利,鉆入關穴,然后在內里不斷盤繞循環,再從不同角度重入經脈,直至另外一處關穴。
還別說,當陳淮生對吳天恩的整個道體查探完畢之后,吳天恩自己都覺得自己整個身體似乎輕松通暢了許多,而自己對自己的道體四基都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知,仿佛那氣流帶著自己對自己道體進行了一次全面檢視,讓自己能更清楚地發現自己道體的每一處和狀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