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張儉-《覆漢》
第(2/3)頁
“一門四兄弟。”張儉不由干笑道。“俱是年輕俊才,再加上之前你族兄公孫域看中的那個義子公孫度,聽說也是官路亨通,在外宦游得意,如此算來,將來你們公孫氏怕是要大興了。”
“無經學傳家,終究是二流世族。”公孫珣陡然聽到另一位‘三國英豪’,甚至還是那位占據了遼東的公孫度之名也不慌張,反倒是應對如常……其實,他來此一月有余,怎么可能不知道那個公孫度和自己遠方族兄的關系呢?
想當初,自己族兄公孫域在玄菟任上時,曾有一子喚做公孫豹,卻早死無生,而那公孫度非但小名也叫公孫豹,還和自己那早死的大侄子一個年齡……后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二人自然是情同父子,而作為玄菟太守的公孫域非但給公孫度取了老婆,還在十年前動用了自己的人脈,讓后者以朝廷的特征的名義入朝為郎,踏上了官場正途,然后一直宦游至今。
而那時候,公孫珣才陡然反應過來,怪不得公孫度能夠如此簡單便接管遼東,并在此處立業,感情是他是有政治遺產的!而且還是從自家這里偷來的!
不過,多想無益,因為正如張儉所言,公孫度早在十年前被特征入朝,如今聽說正在河北一帶宦游,無論是想宰了他也好,還是收為己用也罷,都只是空想而已。
“無妨,”張儉聽到對方說及經學,卻也依舊坦然。“這不是有你嗎?弱冠之時便做下如此多事物,闖下如此名頭,三十歲前做到一郡太守怕都是遲的……至于經學,經學將來未必有就用吧?”
這話聽起來是推辭之語,可公孫珣卻是心中怪異,然后心中一動,就要再問。
然而,對方只此一句之后,卻又忽然停止了這種初次見面時的寒暄言語,轉而主動說及了正事。
“這些年在塞外閑居,我其實并不想再摻和什么事情,但受你們公孫氏,尤其是你母親大恩,倒也無話可說。”張儉揮了下手中名剌淡淡言道。“既然你母親專門有約,那咱們就趕緊去吧……”
就猜到你是看開人生了,公孫珣心中暗自腹謗,卻又趕緊在前引路朝外面而去。
“知道是什么事情嗎?”張儉從容邁步問道。
“只是說開宴。”公孫珣其實也是一頭霧水,便只能勉強答道。“據說是高句麗那邊來了一位身份顯赫的客人,要設宴招待,大概是想請元杰公在異族面前展示一些中原文華風貌吧?我族兄前玄菟太守公孫域也一起去,想來是要借他的高句麗的威名震懾一下對方……一文一武,大概如此吧?”
“原來如此。”張儉依舊淡然。
“對了,”就在這時,公孫珣復又想起了一事。“好像聽人說鐵官那里打造出了什么特殊物件,母親似乎也是想借機展示一下……”
聽到這話,一直從容的張儉卻忽然身形一頓,然后忍不住警惕的看了眼前年輕人一眼。
而幾乎電光火石之間,對上張元杰眼神的公孫珣卻也是恍然大悟……這位海內名士之所以對自己冷淡,怕不只是因為經歷的太多以至于看破紅塵,恐怕也有不想跟自己這個‘反賊’多有往來的想法吧?!
塞外偏遠,遠離中樞,本就是法外之地,不然望門投止的張儉也不至于能在此處能安然長居,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能體會得到,在這個遠離中樞統治核心的地方公孫氏到底有多么強橫!
公孫氏的族人遍布渤海一周,公孫氏的核心子弟和直系姻親出任各個郡國的顯要官職,這倒也罷了!而與其他地方的大族不同的時,公孫氏的安利號居然能用商貿之利將這些人甚至是下面的各路豪強給團結了起來……這些事情,在本地人看起來司空見慣,甚至早就樂在其中,可真要是中樞有明白人知道了,那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不是反賊怕也是勝過反賊了!
張儉與公孫珣陡然對視了一眼,然后各自嘆了口氣,明白人嘛,一個偶然失態外加一個眼神就能心意相通的。
“不愧是劉文繞和盧子干一起看重的年輕俊才。”縣中學校墻下,眼看著四周無人,張儉便不由袖手駐足言道。“其實我也知道,塞外偏遠,凡事自有他的一番道理,而我一個欽犯也不會疑你們如何……只是在此處長居多年,眼見著中原來此處逃難的流民百姓日漸增多,哪里還能不知道朝廷如今昏亂成什么樣子?聽新來的客商說,如今官吏正常升遷都要按職務高低油水多少來交買官錢了?”
“是!”公孫珣也是無奈。
“這便對了。”張儉低聲應道。“國家昏亂,不知道前途在何處,你們公孫氏即便心存忠義,等到洪水滔天之時,又怎么可能不順水推舟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