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狂言-《覆漢》
第(2/3)頁
“這些年多蒙大娘和公孫太守照顧我們部族生意,族中能夠積蓄些許財富,都是靠兩位給面子,容老朽敬二位一杯。”啞啞可慮起身舉杯滿飲了一次,方才坐了回去。
“說起高句麗商路。”就在公孫大娘和公孫域準(zhǔn)備舉杯回敬的時候,公孫珣卻突然插話言道。“我這里卻有一些與之有關(guān)的疑難之事,正要借這個機會說給幾位聽……”
當(dāng)著外人的面,公孫大娘還是很給自己兒子面子的,便當(dāng)即放下酒杯,
而公孫珣所說的,便是那些送入自己住處的卷宗了。
“凡不到三年,便有百余人喪命于商路之上。”借著燭火,公孫珣以杯拍案嘆道。“也不知道這之前十幾年,為此死了多少人命?總得想法子抑制一下。”
“文琪想多了。”第一個出言反駁的居然是前玄菟太守、公孫度的干爹公孫域,他如今也已經(jīng)垂垂老朽,但終究是打過仗的邊郡太守,所以倒是出言干脆。“邊地野人,命不值錢,你想他作甚……依我說,死便死了!”
不過,公孫大娘倒是認真的皺了皺眉頭:“無辜喪生,終究有愧,要是能有法子減免一些還是好的。”
“這確實沒法子!”公孫域趕緊勸道。“嬸娘切莫因噎廢食,真要是因此影響了商路,怕是壞處更大!這種東西,本是邊郡商路上不可免的,以前咱們安利號沒有鋪開的時候,這邊只是馬匹和布帛生意,卻比現(xiàn)在更亂……邊郡之地,尤其是靠近別國的地方,本來就沒有什么秩序可言!至于說這些卷宗,文琪聽我一言,一把火燒了便是!”
“話是如此了。”公孫珣不由蹙眉道。“可如今既然在編練民防,若是能多有巡邏,恐怕也會好上不少。”
“莫開玩笑,”公孫域登時正色。“我朝與高句麗之間雖然已經(jīng)數(shù)年沒有戰(zhàn)事,可若是邊境陡然添兵,怕是要引起干戈的,到時候死的就不是一個兩個人了!”
公孫珣聞言當(dāng)即扭頭看向了那位高句麗的蘑菇大王。
眾人面露恍然,從公孫域到公孫大娘,便是下方陪坐的呂范、婁圭等人,也都順勢看向了此人。
啞啞可慮見狀不由苦笑:“從我貫?zāi)遣慷裕匀皇窍M吘嘲卜€(wěn),大家和睦相處,但諸位可知道如今高句麗的局勢?”
“我自然是知道的。”公孫域搖頭嘆道。“但我這族弟卻并不知曉,可慮公不妨與之直言。”
公孫珣微微蹙眉,他本是想借個由頭讓對方在自家母親面前顯得無能,從而出口惡氣而已,還真沒有想太多高句麗之事,然而如今局面,這高句麗居然真有什么內(nèi)情不成?
“我們高句麗的來歷,自然不必多言。”啞啞可慮見狀,倒也沒有想太多,只是正色對公孫珣等人講解起來。“乃是源于北面的扶余,當(dāng)時初代大王**在扶余爭奪王位失敗,便帶著一群附庸部族一路南下,然后遇到大漢邊界,便在此處定居下來依附大漢,為玄菟郡高句麗縣的侯國,而當(dāng)時便有一侯加五部之分。而后來王莽代漢,驅(qū)我族北伐匈奴,族人不愿行,**王便被誅殺,從此我們高句麗稱王獨立,并日漸擴張做大……這些倒不必多言,只是一王五部的規(guī)格卻是一直沒變的,王自為王,政事則出于五部貴人,便是中間有王族衰弱,強部代替為王一事,也依然是一王五部。”
眾人紛紛微微頷首……且不提眾人皆知的高句麗歷史,對方強調(diào)的其實是所謂的高句麗的內(nèi)部政治制度。按照他的說法,高句麗五部,是不包括王族的,換言之,應(yīng)該是有六部,這六部甚至可以內(nèi)部輪換王位!而后來所有的擴張紅利,都是這六部一起享用。
而這六部,便是高句麗內(nèi)部政治基本盤了。
“但是,”啞啞可慮忽然搖頭感嘆道。“大約是二十余年前,五部之一的椽那部漸漸強橫,遠超我們其他四部。其中更是出現(xiàn)了明臨答夫這個人物,此人素來執(zhí)掌軍權(quán),十余年前勢力達到極致之后,便擅自廢立國主,王族成年者也幾乎被他殺了個精光,如今我們的那個什么王雖然是被弒之王的親弟弟,卻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便是出了權(quán)臣了!
“剛開始的時候,”啞啞可慮繼續(xù)言道。“明臨答夫還愿意跟我們其余四部做些交換,我和桓那部的于畀留甚至一度被他邀請執(zhí)掌國政,但隨著他權(quán)勢日漲,一把年紀還尚公主、分公有國土為他私地,還擋住了兩次大漢的攻擊……如今的他已經(jīng)是大政獨攬,甚至還仿效貴國大將軍之例,建了一個官職,喚做莫離支,獨攬朝政,準(zhǔn)備父死子繼!”
“天下事都是一回事。”張儉聞言難得感慨一聲道。
“我曾與明臨答夫有過交手。”公孫域也回憶道。“當(dāng)日聽聞高句麗內(nèi)亂,便起兵五千,準(zhǔn)備幫扶余人奪回一些失地,也好平衡一二,結(jié)果五千騎兵到了坐原那里,彼處卻已經(jīng)沿著河流山脈建好了城寨,騎兵無法攻堅,便無奈退了回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