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亮旗(還債了)-《覆漢》
第(1/3)頁
上萬軍隊直接在小遼河畔的大路通道上安營扎寨不說,那徐榮回去以后,卻也突然看開了……畢竟,拖延個幾日,等高句麗援軍全到,到時候坐原那里只是看一眼便讓人提不起攻略的興致,說不定這個玩笑一般的征伐就也到此結束了。
省的拼命,豈不正好?
一念至此,徐榮自然是徹底放松下來。
不過,等到了傍晚時分營寨建好,徐榮卻又忽然接到傳令,說是公孫縣君請他去主賬議事,也是讓他無奈之余對這位名聲極大的年輕貴人更加不屑了起來……白日聞難而退,此番倒是議論起來了,也不知道能議論出個什么?總不是要趁機飲酒取樂吧?
等到了地方以后,怎么說呢?不能說徐榮猜錯了,也不能說他猜對了,因為中軍帳中確實是在用餐,而非是在‘議事’。不過,這里確實沒有一滴酒,也談不上什么宴飲取樂,只是用餐而已。
“徐司馬字伯進?”坐在上首用餐的公孫珣倒是把八成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右手第一位的徐榮身上。“乃是我族兄給取的?”
“是!”聽到對方說起公孫域,徐榮也不好再刻意冷淡。“當日公孫老太守對我父子二人的恩德實在是沒齒難忘,父親去世前也常常跟我說要對老太守謹守為臣之道。”
只是對老太守謹守為臣之道,而非是對公孫氏,這話里暗藏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老太守有信,我自然會盡職盡責幫你打這一仗,但多余的事情就別提了!
“那你認得公孫度嗎?”公孫珣邊吃邊問,依舊顯得不以為意。“我人聽說他當時也是在我族兄府中為吏,算起來跟你應當是同一段時間?”
“不錯。”徐榮徐伯進再度提了一些興趣。“我與升濟兄(公孫度字升濟)年少時同門為吏,相處甚佳!”
“既如此,伯進且速速用餐。”公孫珣微微頷首,然后再度面露微笑。
話說,雖然公孫珣很早就在很大程度上猜出對方應該就是自家老娘故事里那個正面擊敗了曹操,然后還幫助公孫度獲取遼東太守的徐榮,但此時當面一問之后,卻又板上釘釘了。
畢竟,不管怎么樣,且不說故事中第一次用兵的曹孟德到底有幾分水準,僅從徐榮本身來講,一個遼地邊郡軍官能受到西涼人董卓的看重,并成為西涼軍中幾名重要將領之一……最起碼此人用兵水平應該是不虛的。
而打仗嘛,誰不希望自己手下人水平更高一點呢?也就難怪公孫珣會發笑了。
不過,這笑容在坐在側手邊的徐榮看起來卻顯得極度莫名其妙……自己跟公孫度關系好又如何,能打開二十里坐原那里的防線嗎?這鐵鍋腌肉炒蘑菇配上煮面片確實好吃,但能把坐原那邊的高句麗人給引到這里,然后跟上萬大軍在開闊地帶決戰?
但不管如何了,鐵鍋腌肉炒蘑菇配上煮面片確實好吃,不要說第一次吃的徐榮了,那塌頓和段日余明連吃了三五日都沒吃膩的,甚至于苦慣了段日余明剛剛還捧著陶碗講,他若能一輩子有這些東西吃,便是給人做奴也無妨,引得今日才匯合的扶余援軍的頭子簡位居也是連連打量對方……也就是一個莫戶袧,整日就知道揪著婁圭打探鐵鍋銷路問題,今日也不例外。
而眼見著吃的最慢的段日余明將最后一口咽下,公孫珣卻是放下了漱口的面湯,饒有興致的打量了一圈帳中諸人:
“諸位都吃飽吃好了嗎?”
“多謝令君款待!”從徐榮和塌頓往下,算是客將的這些人紛紛拱手道謝。
“那就動身吧!”公孫珣微微頷首,然后扶刀豁然起身,而在他左手側,除了一個呂范外,婁圭與韓當,公孫范與公孫越,也是當即扶刀而起。
“去哪里?!”見到如此情形,徐榮身側的塌頓一時驚愕,連敬稱都忘了喊。
“是……嗝!令君要去哪里?”段日余明也驚得直接打了個嗝。
“天色已黑!”莫戶袧也是一時驚慌干笑。“大人千金之軀,難道還要出營不成?”
扶余人簡位居亦是四下亂瞅,只是他初來乍到不好說話,也不敢說話而已。
而此時,除了韓當、婁圭等公孫珣心腹外,徐榮也有些恍然的站起了身來……這不是說徐榮就更聰明,塌頓和莫戶袧等人就都愚蠢,而是說他身為一個漢人軍官,盡管不大看得起公孫珣,卻也知道對方不會害自己,所以能夠去正常思考。至于那些頭人,全部都是雇傭軍,所以即便是莫戶袧,遇到一個顯得莫名其妙的命令時,第一反應也是警惕居多。
“徐司馬帶路吧!”公孫珣沒有理會這些人,而是直接昂然朝徐榮笑道。“既然來了,咱們趁著夜色且去坐原一趟,看看彼處到底是何情形!”
“喏!”徐榮難得中氣十足的應了一聲。
塌頓等人這才松了一口氣。
出得門來,眾人眼見著大帳前立著一屯漢軍弓手,還一人雙馬,然后又有人專門牽來不是白馬的幾個坐騎,自然是明白公孫珣早有準備,也就個個安生下來……最后,除了一個呂范和王修留守大營外,其余營中所有高級軍官,一個個的也不專門披甲,也不帶著長兵,只是剛才用餐時的打扮,然后取了放在大帳前的短兵,就直接趁著暮色,小心翼翼的往坐原而去了。
……
坐原,西北側的一處山洼中。
“令君請看!”
趁著淡淡星光,徐榮頂著冬夜寒意用一種與白日截然不同的語氣認真說明道,一股很明顯的白氣隨著話語從他口中冒出,而從公孫珣往下,幾乎每一個俯身在這個山洼里的人都顯得格外嚴肅。
“一個如此狹隘的山間原野中,高句麗人居然修建了足足十一座堡壘、營寨……有依著山勢修建在半山腰上的,有護住水源的,有擋在通道口的,有前突出來作為犄角的,有儲備糧草作為后援的……幾乎充塞了整個山谷!”
“而且長年累月的駐守中,原本只是木柵壕溝的臨時性營寨也在逐漸加固,如今已經有磚石化的趨勢……”
“中間最大的那個主營寨大約能駐扎兩千人,其余小寨每個也是一兩百人到三五百不同……不過高句麗人國小民弱,常駐屯兵不過是滿員的一半,我估計此時寨中大約有兩千人上下。”
“之前兩次攻打坐原,徐司馬都在?”等到對方主動停下以后,公孫珣才頭也不回的問道。
“不錯。”徐榮坦誠答道。“第一次只是公孫老太守身旁的佐吏,第二次來就是一個曲軍侯了。”
“那兩次征討,你可見到有什么合適的法子?”
“除了發兵強攻,實在是想不到太多秒策。”剛才還有些精神氣的徐榮此時不免再度氣餒。“地形限制太大!”
“強攻又如何?”公孫珣繼續問道。
“強攻便是借助我軍兵力之盛,一鼓作氣,讓士卒下馬步戰,填平壕溝、推倒柵欄,然后白刃奪營……但怕就怕在營寨太多,而且相互支援得力,若是兩三日內不能連克這些營寨,打通坐原,那后面高句麗援軍趕到,那便是只剩下兩三座營寨,也足以讓高句麗人借著地利堅守此處到底了。”
“到時候便是徒勞相持,我軍補給困難,只能無奈撤退?”
“不錯。”徐榮正色給出結論。“終究是攻守之勢擺在這里,一旦不能盡克,則徒勞無益。”
山坳中一時陷入沉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