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十九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覆漢》


    第(3/3)頁

    不過,局勢崩壞至此,死傷如此之眾,情形如此慘烈,張寶也只能麻木也對了。實際上,今日身邊死的人雖多,卻也只有那位年長副帥死前的扭曲面孔時不時的在他眼前閃過……這是他最對不住的人,明知道此人可靠,明知道此人有能耐,卻不能用!

    “主公!”一名僥幸逃得性命的心腹門客,舉著一個裝了些許酒水的水囊顫抖著遞了過去。“且潤潤嗓子……我軍還有兩……還有三萬余大軍,下曲陽城池堅固,完全可以倚城待援!等、等天公將軍……”

    話結結巴巴說到一半,張寶便忽然將已經兩口喝光的空酒囊扔到了地上,然后雙目通紅淚流不止。

    周圍人剛要下跪請罪,他卻又忽然起身,并哆嗦著向身后走去:“我心已亂,爾等且替我照看好城頭局勢。”

    眾人不敢多言,而那心腹門客也趕緊起身上前扶住對方,小心朝著城中張寶所居的高臺而去。

    數里外的河邊,一處滿是黃巾軍敗卒的地方,張飛怒目圓睜,持矛引兵飛馳而來,卻不料為首之人居然立即引眾棄械跪地求饒!

    張飛不喜反怒,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大吼一聲,然后干脆撕扯開身上甲胄,露出長了一圈黑毛的白皙胸膛,復又引著一眾騎兵往別處而去了。

    不遠處的中山太守張純見狀一時搖頭:“張寶既然逃入城中,首功必然是那河間假曲長的,也難怪這些驕兵悍將如此不耐……不過,終究是十萬大軍,便是騎兵再利又如何能盡全功?”

    “天快黑了!”徐盞忽然瞇眼道。“接下來我軍也只能看住對方城門,卻難再有所作為,想來郭太守、馮國相,還有兩位校尉,以及軍中上得了臺面之人此時都要紛紛往那土山處而去了。”

    張純聽到對方言語有異,心下不免有些恍然:“徐君的意思是……”

    “他們能去,咱們卻不能去。”徐盞咬牙言道。“府君你想想,天色一黑,這路上又多是五官中郎將的心腹,咱們苦戰一日疲憊不堪,萬一路上再遇到剛才那種人物,被一矛跳了,順勢扔進尸首堆里,又能如何……”

    “我曉得。”張純立即表示了贊同。“戰事既然已經了結,那便是明槍已經躲過,須防暗箭了。其實,以此戰公孫珣的威風,怕是軍中上下已經無人不服。所以非只是去的路上,便是在土山那里相互見了,晚上休息時被他不明不白的下了手,恐怕都無人為我說話!”

    “府君所言甚是,所以河南不能留!”徐盞趕緊再言道。“最起碼今晚不能留……我們不走臨時搭建的浮橋,隨便尋一處渡船,然后趕緊趁暮色尋個人少的地方過河往北,今晚就宿在河北大營……您看如何?”

    “好!”張純稍一思索便干脆應聲道。“而且不到北營不能卸甲,以防暗箭……還要用今日一起作戰的漁陽兵沿途護衛,他們是我鄉人,此時軍中唯一能信的部隊便是彼輩了。”

    二人商議已定,便立即相互扶持,然后又尋到這幾日刻意拉攏的一位漁陽軍官,讓他領著幾人隨行護衛,這才刻意轉回東面去偷偷尋找渡船。

    且不提張純和徐盞刻意要避開今日威勢無匹的公孫珣,卻說另一邊,隨著日色漸漸西沉,軍中諸將紛紛聚攏到了原本張寶所在的土山處去拜會五官中郎將。

    而第一個到來的兩千石,卻居然是原本在西側強渡的鉅鹿太守郭典。

    郭君業雖然也很服氣公孫珣的表現,但他這人卻也依舊顯得有些不合時宜,稍微寒暄之后,他便當眾詢問起了公孫珣下一步動作。

    “事到如今還能有什么方略?”公孫珣搖頭言道。“該圍城圍城,該設壘設壘,造土山、制器械,或許還可以挖地洞、誘降守軍……總之,清掃四面,圍三缺一,待城內敵人士氣低落,一鼓而下便是!”

    郭典倒也無話可說,便復又問道:“經此大敗,城中士氣低落惶恐,我軍又有騎兵,圍三缺一乃是正道,只是軍中諸將該如何分派,還請五官中郎將言明。”

    “這也簡單。”公孫珣趕緊分派道。“郭君本就在西面,便引一萬兵在西面設壘圍堵,然后宗校尉引一萬兵去東面設壘,我自引大軍主力在城北設大營就是!”

    郭典聞言微微蹙額,本還想再問些什么,但眼見著周圍人多是歡天喜地,也知道自己這么盯著不放招人厭,而且此番大勝終究難得,便就此作罷,轉而放松下來,解甲休憩。

    但是,有人卻根本不讓他休憩,就在郭太守解開甲胄,試圖在土山上喝水用餐之時,北面滹沱河上那條過于簡陋的浮橋側,卻忽然有船只載著馮國相還有呂范、董昭二人往此處而來……而那馮歆馮國相甫一來到岸邊,也不看地上尸首無數,更不管周圍還有無數士兵辛苦,便大呼小叫往土山上而來。

    其人終究是個兩千石,之前郭典嫌棄人家不發兵,可如今也發兵了,而且還沒拖后腿,最重要的是此戰大勝,他也不好駁了對方面子,便隨已經在此處的護烏桓校尉宗元一起起身相應。

    “五官中郎將,白馬將軍!”馮歆來到土山下一邊攀爬一邊呼喊。“我剛剛在河北觀戰,為你做了一首詩……堪稱我生平之杰作,你一定要……咳咳……你一定要聽聽!”

    這下子,原本還算正常的公孫珣反倒膩歪了起來……他聽過的‘千古名詩’何其多,哪里會在意這馮歆的一首詩?還佳作?

    而且,這年頭真正登大雅之堂的乃是四言詩、五言詩,而且五言都很少。這種詩天然跟公孫珣那被養叼了的審美觀不合,他哪里會期待呢?

    不過,一旁的郭典倒是來了興致,而公孫越、審配、張飛、牽招、劉備、成廉、魏越,乃至于身側裹著臂膀的張頜,不管是真是假,也都來了興趣。

    唯獨一個關云長,因為沒抓住張寶,又被張頜一個無名小卒取了頭功,本來就有些不耐,只是礙于這詩是稱頌公孫珣的,這才沒有當場撂臉。

    公孫珣干笑一聲,終究也是不想毀了氣氛,便拉住對方手臂,將馮歆一路扶到了土山高臺上,然后便微微拱手行禮,口稱期待。

    馮歆得意大笑,然后也不推辭,便轉身捻須對著夕陽連行數步,這才如唱歌一般將自己所做之詩給誦了出來……果然,正是一首五言雅詩。

    詩曰:

    “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

    金鼓震川岳,滄溟涌濤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

    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

    揚兵獵東郡,轉戰略長社。

    倚劍登土山,殘陽列嵯峨。

    蕭條鉅鹿澤,耕作常山多。

    一掃清河北,包虎戢金戈。”

    此詩一出,饒是公孫珣多有成見,但他的基本賞析能力還是告訴他這是一首好詩,而且還歷數自己自黃巾亂起后的戰功,分外契合!

    當然,郭典、呂范、審配、董昭、公孫越等人也是紛紛贊嘆!

    “當立碑在此!當立碑在此!”仰頭誦完此詩的馮歆一時回頭,卻又繼續手舞足蹈起來。“正面刻此詩,背面記載此戰,敘諸位之功勞,言此詩之始末……當立碑在此!”

    這一次無人再反對這位了,郭典當即表示贊成,只等收拾好此戰戰局,便立碑記功記詩!

    而公孫珣也緩緩頷首:“死傷無數,慘烈一時,不僅要立碑,還要借機祭祀,招魂慰靈,以求來年安康。”

    眾人愈發贊同,更把此事推給了馮國相來做,而馮歆得意之余自然一口答應。

    而一番熱鬧后,夕陽繼續西下,儼然已經要徹底沉下,眾人中真正有文化的觸景生情,便忍不住連連朗誦此詩,以慰戰事之辛苦,戰場之慘烈。

    便是關云長,此是居然也捋須輕誦此詩,然后望夕陽漸落!

    然而,天色漸晚,就在眾人在土山上設一簡單小宴,一邊討論今日苦戰,一邊感慨馮歆此詩雄渾之時。忽然間,婁子伯也不知自何處來,一臉倉惶,而且一到燈火通明的土山上便告知了眾人一件意外的‘壞消息’。

    “張太守渡河之時無意間落了水?”公孫珣大驚失色。“可曾把人救上來?”

    “回稟君候。”婁圭在土山上眾人驚愕的目光中一時感慨。“聽人說張太守上船時身披雙層鎧甲,又是在夜中,此番落水……怕是尸骨難尋!”

    公孫珣聞得此言,一時仰天長嘆。

    ———————我是心緒難平的分割線—————————

    “珣既親身過滹沱伐張寶,須臾阻于土山下,不得登,乃募先登數十,皆重甲持楯,張頜為副。先登進當之,賊弓弩亂發,矢至如雨,自首河間王蒙以下皆倒,頜獨存,乃拖蒙歸陣,復孤身持楯負矛而上。不視,謂山下人曰:‘山高二十丈,登五十步,乃白之。’既至,山下人齊乎:‘五十步矣!’頜乃撤盾,奮擲矛向旗下,有副帥忠寶,以身當之。矛穿胸而過,副帥慘痛難耐,寶大恐,哭斬副帥首,即抱于懷而走。寶眾遂亂。后,珣親扶頜登山,問曰:‘卿何以孤身登上?’頜伏地大拜:‘將軍親身而渡,不避生死,安敢不為將軍取全功?’珣大嘆之,復大賞之。”——《漢末英雄志》.王粲

    PS:一萬一,勉強四合一,包括今晚的,還債完畢……這是失眠后的通宵碼字,還在搬磚處勉強修改了一下錯字,現在確實很疲憊,所以今晚是想有也沒了,估計一回去就要補覺。

    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