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豐年好大雪-《覆漢》
第(2/3)頁
但是,皇甫嵩、公孫珣、朱儁三人卻尤其難辦!
因為不管如何,無論怎么算,整個叛亂居然只是這三個人打下來的,他們功勞毋庸置疑。
而且,三人中公孫珣資歷最差,卻打得最漂亮;朱儁資歷好、后臺已硬,卻打得最磕磣;皇甫嵩資歷最高打得也很漂亮,卻有些走運的感覺……最后,三人從長社到廣宗,別看合作的時候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但面對中樞時卻很一致的一團和氣,到處讓功,互相平衡。
換言之,朝中如今需要同時給三個人高官厚祿,不能厚此薄彼。
“爵位倒也罷了!”何進微微舉杯瞇眼道。“三位必然都要封縣侯的,我從北宮來,親眼見到爵位已經擬定了……皇甫將軍是槐里侯,食邑八千戶;朱將軍是錢塘侯,食邑六千五百戶;文琪你是薊侯,食邑六千戶。”
言至此處,何進稍微看了公孫珣一眼,見到對方只是緩緩頷首,倒也早有預料:“我也知道文琪不在意這個,爵位檔次到了也就足夠了。不過還是要說一句,差朱公偉五百戶乃是照顧他資歷,而皇甫將軍之所以為八千戶,乃是因為朝中有意讓他暫為冀州牧,稍微清理一下冀州盜匪,安撫冀州百姓……這兩千戶倒是提前支出來賞賜。”
公孫珣昂然作答:“來時見到皇甫將軍依舊持兩萬兵鎮守冀州,便早有所料……畢竟,州牧這種東西,統帥一州九郡國,哪里會讓我一個二十余歲的人去做?遂高兄不必掛懷,我心里清楚。薊侯、六千戶,足以告慰家中長輩了。”
“光祿大夫真是謙謙君子之風!”孔融捻須而嘆,倒是硬在人家大將軍和光祿大夫中間插了一句嘴。
“不錯,文琪真是君子之風。”何進態度倒是依舊和氣,不過語氣卻認真了起來。“不過,職務倒是有些說法……文琪,皇甫義真為冀州牧,朱公偉更是亂前便要做九卿的,此番也自然要在公卿中打轉,唯獨你……”
“正如當日城外都亭所言。”公孫珣干脆言道。“求一大郡履任足矣,不然,總不至于從光祿大夫的職務上降職去做一任刺史吧?”
“這是自然。”何進當即失笑。“皇甫義真為州牧,你便是想要做刺史,朝廷也沒那個臉讓你去啊……否則豈不是要天下人說漢室苛待功臣?不過,天下頂尖大郡就那幾個,你想往何處啊?莫非想往南陽嗎?于我而言,倒是可以替你進言,正好你在彼處可以追繳黃巾余孽。”
“遂高兄美意我心領了,可我乃河北人……”公孫珣趕緊搖頭。
開什么玩笑?南陽天下第一大郡,一郡人口、財富抵得上一州,南陽太守當然極好。可恰恰是因為這個郡的特殊地位,所以這個職務在后漢有著極高的政治屬性,通常而言是地方大員轉任朝中重臣的必經之路,故此任期極短!
短到什么份上?別說三年、四年了,一年乃是尋常,半年都不少見!跟刺史任期有的一拼。
這種位置,要來作甚?
老婆接來了就得走,貓都不夠生一窩的!
所以還是河北好!人家程昱不都說了嗎?君侯威德自在河北!
“河北的話……如渤海、平原,固然是大郡、美郡,”何進微微一笑。“卻如何配得上文琪此番重扶社稷的功勞呢?”
公孫珣剛想說,渤海、平原都挺好,南陽就算了,你就幫忙安排一下這兩個吧。
卻不料,上首座位上的何進卻忽然提及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文琪你看,河內如何啊?”
公孫珣一時猶疑。
話說,后世很長一段時間里,河南這個行政區域總是有一小塊在河北,顯得莫名其妙。其實初始原因很簡單,當一個政權在黃河南面建立都城后,為了便于管控地方勢力強大華北平原,也為了直接控制黃河天險,它就硬生生從河北地界摳出來一塊精華之地,直屬中央。類似的還有河東,這就是從晉地硬生生摳出來的。
而這種刻意為之的行政劃分,還真就一代代傳下去了。
至于其始作俑者,正是開大一統的漢武,這塊后世劃歸河南省的地方,則正是今日的河內。
換言之,正如青州大部分郡縣實際上在黃河南面,卻在行政區分上被當做河北一樣,河內實際上屬于河北,卻反而是在河南尹治下。
回到眼前,不管如何,這倒也不能說是個壞地方了。
畢竟,河內人口明面上就有八十萬,實際上估計是要過百萬的,算是頂級大郡。而且,從地理上而言此地畢竟還是在河北,所謂北接太行,東連魏郡,其北面重鎮安陽距離公孫珣曾任職的邯鄲,也不過區區一百里。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地方雖然直屬于司隸,所以有些額外的政治地位加成,但終究沒有像南陽、潁川那般一年一換,讓人無奈。
至于公孫珣所猶豫的,乃是擔心此地與洛陽隔河相對,不免做事束手束腳……當然了,這個理由你是無法說出口的。
甚至可以說,在如今天底下只有一個臨時性州牧,還被皇甫嵩拿走以后,這個郡國無疑是除了南陽外,朝廷能出手的最好一個了。
稍一思索,雖然有所猶疑,但公孫珣終于還是心中無奈,面上干脆點頭:“河內甚佳,一縣侯,一大郡,還能……”
“那是當日所言。”何進忽然打斷對方。“于今日是不夠的……賊人起兵累計四五十萬,全靠三位將軍不避刀矢,方為國家戡亂成功,尚書臺、御史臺,還有三公公論,必然要與三位賜下將軍號,方能酬功兼示榮寵。”
此言一出,不要說公孫珣忍不住和自己的幾個心腹對視一眼,便是孔融、王謙、陳琳這些人也跟著肅然起來了。
無他,后漢一朝,將軍號極為貴重!
公孫珣、皇甫嵩這些人之前掃蕩黃巾,不過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而已,而中郎將本質上是一種介于校尉和將軍之間的軍職,并不是真正的將軍。
實際上,拋開有漢武帝這個喜歡亂搞的前漢不說,后漢一朝,常設的重號將軍其實只有兩個,一個就是何進目前所擔任的大將軍;一個之前曹節曾出任過的車騎將軍。
從這兩個人就看出來了,能夠出任這兩個職務的不是外戚就是閹宦首領,本質上都是皇權代理人,出任這個職務本身就有輔政的含義在里面。
至于其余的,前漢隱約還有驃騎將軍、衛將軍、前后左右將軍等等,是有重號將軍待遇的,但后漢一朝,實在是非常非常看重兵權的意義,而且對此防范極深。所以,向來只有大將軍、車騎將軍是常設的重號,再往下,其實都是雜號將軍。
而即便是雜號將軍,也只有一個度遼將軍,因為面對北疆戰事的緣故,常常出現。
故此,此時的將軍封號乃是真真正正的貴重!按照此時規制,重號將軍是完全位比三公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它本來就是一種與文職相并行的頂級軍職。
這跟群雄逐鹿時期,人人都能自己表個將軍來做不是一回事……那時候的將軍含金量太低了。
所以于公孫珣言之,將軍號是一定要有的,甚至這正是他此番最期待的……因為除了貴重外,將軍還可以開府建幕的!
對于某人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
且不說車騎了,哪怕是個有說頭雜號將軍,他也能堂而皇之的征召人才,任命千石長史、任命千石司馬,任命六百石從事郎中,任命掾屬,任命令吏……還可以稍微多置備一點‘家兵’,以示‘威儀’。
當然,若是受到后漢一朝百余年政治傳統認可的車騎將軍自然更好……但是問題也就隨之來了,大將軍在何進身上,是不可能脫下來的,那只有車騎將軍一個位子,怎么分給三個功臣?
“天子……嗯,還有黃門監、尚書臺的意思是,”何進眼見著滿堂肅然,可說到此處時,卻突然有些臉紅。“既然功臣有三位,不妨將車騎將軍位一分為三,設立左中右三位車騎將軍。”
公孫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倒是孔文舉小時了了大也依舊敏捷,然后第一個反應過來,并當即拍案:“天子如何這般小氣?!竟然三人共享?光祿大夫如此軍功赫赫,難道當不得一個車騎將軍嗎?”
何進愈發臉紅,也沒有反駁,這個內心尚且還算有七分老實可言之人儼然也覺得自己大舅子干的這事太丟人現眼。人家真的是在前線奮不顧身,以千軍渡河臨三萬眾那是假的嗎?辛辛苦苦為你劉家平叛,最后一個將軍位子,居然都要像掰大餅一樣掰成三份……真是小時候窮慣了!
然而,何進自己也有無奈的地方,不然怎么辦,難道要把大將軍給讓出去?大將軍讓出去也不夠分啊?
而這也是何進為什么一定要把公孫珣叫來事先交流一番的緣故了——不僅是他私人透露,也有奉天子之名事先安撫說服之意。畢竟,天子其實也覺得自己這么搞有點坑,偏偏又很小氣,又想不到好法子……重號將軍太重要了。
不得不說,姓劉的這家人搞得這個東西太有創意了,之前幾日,甚至早在廣宗的時候,公孫珣就事先跟呂范等人商議討論了各種可能的情況,卻依舊被這個神一般的創意給打了個措手不及。
孔融拍案而起,卻無人鳥他。
何進尷尬舉杯自飲,而喝了很多酒公孫珣想了半日,依舊還是有些迷糊:
為什么呀?這算怎么一回事啊?三分之一個車騎將軍到底能有多大權威啊?還夠不夠使啊?
“容我方便一二。”想了半日,公孫珣無可奈何,只能起身去問自家謀士了。
何進會意,只是點頭不語。
公孫珣先去冒雪如廁,俄而,呂范、婁圭、王修、戲忠、棗祗,今日跟來的五名文士依次來到廁前討論……卻也是紛紛一頭霧水。
因為即便是這些人再聰明,再通透,也不可能對一個新出現的事物作出明確判斷啊?
這個分成三瓣的車騎將軍到底還有幾分效力,好不好使啊?
但是討論來討論去,值得一提的是,呂范和戲忠都認為,天子只是想分此番戰事三將的‘威德’,讓三將平等,相互牽扯、以防做大,并沒有刻意從儀制上削弱車騎將軍本身的意思。
換言之,接受這個削弱版的重號將軍封號,應該還是很好使的。大不了,公孫珣可以借著酒意再專門問一下何進嘛!到底能不能開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