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覆漢》
第(2/3)頁
不過,上得船來,這位天子心腹卻是難得一怔,因為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那衛將軍公孫珣居然給他在船頭留下了半瓶用刀子割破瓶口的安利號烈酒。
蹇碩怔立許久,然后一言不發,上前抱瓶飲了一口,隨即,卻又長嘆一聲,隨手將手中酒瓶扔入黃河,反而催促手下速速動身。
另一邊,公孫珣順流而下,只半日便到了河內。而此處,他也不得不稍作停留,因為他尚且需要為自己匆匆數月的河內太守生涯作出一個首尾。
“恩師喜歡喝酒,叔異兄喜歡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公孫珣在眾人的陪同下離開了溫縣郊外的司馬氏祖墳,卻是已經足夠從容平淡了。“本來想著他這人喜歡為人師,還想著若他不去做官,我便在河內興建一所公學,以他為祭酒。后來聽說他要走,便準備贈送他萬卷版印自蔡伯喈家中藏書的書卷以作心意。可如今他忽然逝去,我也要北歸遼西了,萬般事便也只能不了了之……司馬朗!”
“君侯。”司馬朗當即上前行禮,其行為舉止中儼然是沉穩了不少。
“這萬卷書我已經讓人準備好了,旬日間便能從鄴城送來,就贈給你們司馬氏族中代為保管吧。”公孫珣隨口安排道。“無論貧富貴賤,凡人借閱,皆不可阻攔……不要輕易墜了你族叔的名節。”
“朗謹遵教誨。”司馬朗一邊說,一邊俯身下拜。
言至此處,公孫珣微微頷首,復又回身看向了跟在身后的頗多河內本地官吏,當然,還有一些壓征辟來的衛將軍掾屬,也是繼續交代了下去:“時局不佳,河內諸君不妨勉力奉公,悉心扶助新太守安定局勢。至于我在本地所辟掾屬,原本是為了平定河內匪患,如今既然已經準備歸鄉讀書,便不好強留諸位在幕中浪費時光了……我已經給諸位寫好了薦書,洛中公卿無數,我多少有些面子,定然不會誤了諸位前程。”
自常林以下,眾人皆不多言,只是上前拜謝并接過薦書,如此而已。
公孫珣心中頗多無奈,其實,他何嘗不想拉攏這些人才一起走呢?只是他也知道,自己和這些人相識太短,擅稱君臣之義未免有些可笑。
而且,漢代官場上的規矩,向來是上限無限,且歷來為人推崇,但卻沒有什么強制性的下限說法……換言之,這些僚屬,哪怕是郡吏,只要想隨公孫珣這個空頭將軍去遼西,那也是可以的,而且一定會被稱贊為義士,可若是不去,即便是私臣,其實也沒什么人會指責。
實際上,之前默默無聞的棗祗一言不發,始終相隨,并在王屋山下主動提出一起往歸遼西就已經讓公孫珣非常感激了。
就這樣,公孫珣心中頗多無奈,但也始終表現的不以為意,直接辭別了這些人,便匆匆動身,迎上家眷的車隊,緩緩繼續往北而去。
一路上,過懷縣而不入,直接來到關羽所駐扎的朝歌,方才準備入城安歇。而此處,本就是公孫珣義從屯駐之所,按照計劃他是要在此處匯集五百義從,再動身一起北歸的。
然而就在義從屯駐之所,公孫珣卻見到了數名意外之人。
“見過衛將軍!”朝歌城外的軍營內,常林自關羽身后閃出,面色如常,只是微微拱手問候。“聞得將軍將歸遼西歸隱讀書,林稍有才學,特來自薦相隨伴讀,現有薦書在此……只是棄家而從,卻失了田地,還望將軍能日常分我兩升粟米,以養家妻。”
說著,旁邊的關羽倒是昂然替常林將之前公孫珣贈與的薦書轉遞了上來。
公孫珣喜不自勝,當即失笑,而裝模作樣的常林也是一時失笑搖頭。
話說,公孫珣哪里還不知道,這是常林擔憂之前在溫縣自請相隨,有邀名脅迫他人的感覺,這才坦然受了薦書,然后輕騎趕在前方等候……如此舉止,真的是昂然君子所為。
“君侯。”
就在公孫珣收下了常林薦書后,緊隨其后的居然還有一人捧薦書相還,而公孫珣看見此人先是明顯一怔,然后卻又在心中連連感慨不已。
原來,緊隨其后的居然是韓浩韓元嗣。
平心而論,常林在此處相候雖然讓人喜不自勝,但從公孫珣的心態來說,卻又只能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畢竟,這個人的德行、才能、性格都是一等一出挑,雖然公孫珣幕下不過數月,卻如錐處囊中一般脫穎而出,堪稱河內士子之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