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八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覆漢》


    第(3/3)頁

    其次,州牧又不是無限任期的,而是為了平叛而專門設立的指向性職務,哪里有亂子,哪里可以臨時設置州牧,沒有亂子就還是刺史制度;

    最后,天子也好,大將軍也罷,中樞諸位心里門清的公卿也懂得,州牧權責太重,得選用既有能力又可靠之人。

    于是乎上來一個益州牧,就定下了劉焉,這是劉君郎本身提出州牧制度倡議時就帶著的復議,他要去益州平亂!

    這里多說一句,劉君郎一開始其實是自求去交州的,但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說著說著就跟中樞那里變成了益州。

    而此時的益州,一方面五斗米教發生內亂,在漢中的張修和在巴郡的張魯互相不對付,于是一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跟張燕一樣老實了下來,這也是之前益州有余力出兵武都郡的緣故。

    另一方面,卻忽然起了二次黃巾,在益州腹地為亂。

    換言之,此時的益州處于半亂不亂的境地,從中樞看來還真屬于那種可以拯救,也該趕緊派人拯救一把的地方——正適合派一位重臣出任州牧。

    劉君郎堂堂宗室重臣,德望天下共知,沒理由不信任他啊?

    于是劉焉留下了四個兒子在洛中繼續該做官做官,該為郎為郎,孤身一人就去蜀郡上任了,走的極為瀟灑,而且很受大家期待。

    接著是豫州牧,這個主要是為了拯救夏天水災導致的一系列后果,什么秋季歉收、什么饑荒,還有如今的盜匪……反正豫州挨著洛陽,朝廷也沒有多想,直接眼皮都不眨就派出了劉焉的表弟,太仆黃琬。

    黃琬無話可說,卸任了太仆,換上了豫州牧的印綬,也直接就去上任了,反正出了轘轅關就是潁川,那就是豫州地界了。

    而這個時候,大將軍何進便公開提出了第三位州牧人選,他建議衛將軍公孫珣出任冀州牧,借他的‘知兵’去徹底消滅盤踞在太行山中的百萬盜匪,以安定河北大局……什么黑山賊、紫山賊,當日招降不過是涼州生亂,一時不得已罷了!

    趁此機會,正該剿滅!

    中樞諸公議論紛紛,有人覺得可行,有人卻覺得公孫珣本來就是將軍,不如持節平叛就行,沒必要掛冀州牧的印綬。

    其實,公孫珣在河內聽到公孫越等人匯報來的如此爭端,倒是不以為意,持節去掃蕩太行山也行啊……有什么區別嗎?!真要是那樣,說不定并州東側挨著太行山三郡也能被他整飭了。

    但是,大將軍何進是要臉的,答應別人的事情怎么能算了呢?再說了,他好不容易奪回兵權,并得到了天子的認證,公開接管權力,如何愿意認慫啊?

    于是中樞一時有這么有這么一點點小爭執。

    聽人說,主要是天子對大將軍如此咄咄逼人有些逆反心理,而已經跟公孫珣徹底決裂的趙忠也有所參與——后者主要是擔心公孫珣出任冀州牧后會直接抄了趙氏在河北的全家。

    至于說袁紹、蹇碩等人,反而支持公孫珣出任州牧。

    你沒看錯,袁本初是支持公孫珣去當冀州牧的。實際上,自從公孫珣親身來到孟津后,袁本初就沒想過那種地方上的花招了,他此時只想讓公孫珣趕緊離開孟津,離開洛陽越遠越好,并無他念!甚至可以說,公孫珣在孟津一日,我們的天下楷模便一日不曾安睡過。

    不然呢?他無論如何也不知道還有一年就要軍閥割據了啊!他現在想的只是天子死后如何誅宦,從而一躍讓袁氏為執政者之一!

    而且這種想法,真的是對的啊!

    蹇碩的心思其實類似,他也是被公孫珣這種虎視眈眈給弄怕了,對方在孟津一日,他的禁軍軍權就一日握不穩!

    不過這種心思復雜的爭端就無關大局了,公孫珣也好,何進也好,都不擔心事情會沒有個結果——因為閱兵之后,天子的身體便已經肉眼可見的漸漸不行了。

    公孫珣甚至可以確定,這位天子應該是平日享樂過度,得了公孫大娘口中某種嚴重的所謂慢性疾病,是以一種人盡皆知的方式慢慢的而又無可動搖的往死亡線上滑動著。

    此時,公孫珣想的很清楚,穩坐河內,拿到冀州牧,直接滾蛋,然后一朝事變,便要席卷河北,進而進取天下!

    甚至,如果來得及,直接在明年事發時搶先引大軍入洛,誅宦平亂,左覆關西,右定中原,鞭撻天下,也未嘗不可!

    然而,平地一聲驚雷,就在公孫珣有些躍躍欲試到按捺不住之時,忽然間,哨騎無數自西面而來,涼州叛軍號稱十萬,全軍繼續打著誅宦的旗號,出涼州,入三輔,直逼長安。

    天下再度震動!

    當日公孫珣搪塞許攸的言論,居然成真了!

    “事成矣!”

    北宮中,天子西園寢宮之外,冬日風寒,攏著手的張讓尋到了上軍校尉蹇碩,然后一字一頓。“讓大將軍、袁本初、公孫文琪、蓋元固這些人統統引兵去長安抵抗西涼叛軍,則天子身后事便由上軍校尉你來處置了!屆時,上軍校尉可以不負天子的重托,而我們這些老奴也能在你的羽翼下茍活下來了。”

    說完,張讓這位北宮閹宦之首,朝著蹇碩這個昔日的小黃門恭恭敬敬,俯身而拜。

    無端由的,喘著粗氣的蹇碩忽然想起了昔日在河東時,公孫珣留在船上的那壺酒……他幾乎忘記了其中滋味。

    ———————我是人與勢的分割線—————

    “勛既與袁紹、劉虞相結為謀,上軍校尉蹇碩憂之,適逢涼州叛軍十萬往襲三輔,關中大亂,碩乃勸帝徙勛為京兆尹。勛被召急,因求見帝,黃門監以天子病,不得見。乃于西園外叩頭流血。黃門呵叱曰:‘京兆尹捍詔邪!’至于再三,乃受拜。將走,望天而嘆:‘衛將軍誠不欺我,今日知陽球事矣!’”——《后漢書》.蓋勛列傳

    PS:大家圣誕快樂!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