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章 關(guān)東起群雄(上)-《覆漢》


    第(1/3)頁

    七月上旬,距離董卓廢立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多月,而淫雨綿連之下,洛陽周邊卻陷入到詭異的安靜中。

    直到這一日,與洛陽一河之隔的河內(nèi),卻忽然傳來了一封檄文。

    “今有董賊犯上,挾天子而令群臣。

    昔諸呂為亂,平勃奮起;莽逆篡朝,竇融憂心。蓋因其忠臣不發(fā),則社稷難安。

    西涼董賊,嘗自稱忠良之臣,虛偽示人,然一朝得勢,歷觀載籍,暴逆不臣,貪殘酷烈,於卓為甚:

    擅行廢立,鴆殺太后;殘虐百官,荼毒百姓……”

    “這些就不要念了!”河內(nèi)修武城中,因為連日陰雨而頭疼病復發(fā)而躺在榻上的袁紹忽然憤憤扔下了額頭上的熱敷毛巾。“董卓做的事情,我比他公孫珣清楚!跳過去,找要緊的來。”

    “是”手持一張版印布告的侍者趕緊往下看去,然后張口就來。“因天下失望,順宇內(nèi)推心,今有大司馬領(lǐng)幽州牧,光武嫡傳劉虞,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又,常山太守董昭,愿于七月二十二日,祭祀北岳,以定人心……”

    “你且住!”剛剛起身親手為袁紹擰上一個新熱毛巾的郭圖忽然回頭喊停了侍者。“董昭董公仁不是常山都尉嗎,如何變成了常山太守?”

    “這還用問嗎?”一旁坐著的許攸撇嘴言道。“就北面那局勢,大司馬和衛(wèi)將軍、右將軍在一起,表個太守什么的,誰還敢不認?而公孫文琪那人,此番若不趁機清洗一二,反而有些奇怪,如我所料不差,除了常山,之前空著的遼西太守位置,還有廣陽那幾個郡,恐怕都被他趁機一口吞下了……接著念。”

    侍者無奈偷看了面色陰沉的袁紹一眼,然后繼續(xù)念到:“今邀幽冀之地,南連三河,北盡遼遠,東含渤海,西并太行,鐵騎成群,玉軸相接。廣陽紅粟,倉儲之積靡窮;遼西白馬,匡復之功何遠?又衛(wèi)將軍天下名帥,若以各路兵馬糧草屬之,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念著念著,這侍者自己就意識到念錯了……袁紹只讓他念關(guān)鍵的話,可沒讓他把下面這段鼓吹軍事能力的段落給念出來,但是文章確實好,他念著念著就念禿嚕嘴了,于是又趕緊停下。

    但此時已經(jīng)晚了,實際上聽到這一段后,室內(nèi)十余人俱皆變色……這時候誰還不清楚,會盟的實際盟主恐怕正是公孫珣,而非之前就有傳言被軟禁的劉虞。

    “虛言恫嚇而已!”就在這時,一旁一直沒吭聲的逢紀忽然起身。“衛(wèi)將軍雖然控制幽州,可他岳父所領(lǐng)塞外五郡太遠,若是從彼處出兵,誰來支持后勤?所以其人所依仗的,不過就是他持節(jié)所督九郡,而這九郡中,遼西、右北平、代郡、上谷,都是公認的貧土窮郡,而倉促間所能支持他遠征數(shù)千里的,其實只有他這幾年廣陽三郡屯田所得,還在遼西耗費了極多……那點糧食,支撐不了多少軍隊往洛陽去。”

    “可若是他打著討董的旗號,一路南下冀州,順勢吞并河北又如何呢?”許攸不以為然道。“又或者是冀州各處郡國長官紛紛響應他的檄文參與會盟又如何呢?幽州兵強,卻人口稀少、經(jīng)濟窮困,不足以支撐大軍遠征,這是實話。可冀州九郡,沃野千里,商貿(mào)發(fā)達!這些地方的人真要是都去了常山,屆時,可就不是能不能去洛陽的問題了。”

    逢紀當即語塞。

    “都不要說了,念完再說。”袁紹扶著額頭上郭圖擰上來的熱毛巾,卻是有些語氣冷峻了起來。“你接著念。”

    侍者不敢怠慢,立即持著檄文繼續(xù)念道:

    “又曰: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xié)周親,或受命寄于爪牙,或持符臨于江海。靈帝獨夫,禍亂天下,不值一曬,然漢室四百年基業(yè),忠豈忘心?今以衛(wèi)將軍為將,持節(jié)清君側(cè),奉天靖國難!望天下諸公共立勤王之勛,無廢漢室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好一個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聽到最后一句,袁紹忽然直接從榻上翻身而起,而且第二次扔下了額頭上的熱敷。“這是檄文是哪個人寫的?”

    “嗯……”侍者趕緊去翻看。“回稟主公,上面說了,河內(nèi)溫縣王象執(zhí)筆!”

    “真是如椽大筆,可醫(yī)天下!”只穿著中衣,赤腳立在房中的袁紹怒極反笑。“半日頭疼,居然一朝散盡。只是我麾下為何沒有如此出色文筆?而且這王象明明是河內(nèi)人,卻跟著公孫珣去了常山!傳出去,豈不是要讓天下人笑話我,不識人才?”

    旁邊逢紀欲言又止,很明顯,是看到袁紹正在氣頭上,所以把話收了回去。

    孰料,袁紹眼神銳利,一眼便察覺到了:“元圖有話說?”

    “明公!”逢紀起身答道。“據(jù)我所知,此時河內(nèi)就有一支名筆,唯獨其人在何大將軍麾下時,多有與明公為難之事,所以未必敢來。”

    “你說的可是陳琳陳孔璋?”袁紹當即失笑。“陳孔璋當日為大將軍主簿,為人臣而盡忠職守,我怎么會怪他呢?既然他也逃難到了河內(nèi),這樣好了,立即去備禮物,過兩日,我將當面去延請他。不過在這之前,你要先替我表達一下善意,莫把這位天下聞名的才子嚇跑了。”

    逢紀當即點頭坐了回去。

    “且不說好文章了。”袁紹再度坐回到榻上,卻是環(huán)環(huán)拱手言道。“諸君,你們都是天下聞名的智謀之士,此番又主動隨我來河內(nèi),咱們就不用說什么多余的話了……請諸位教我,這檄文應該是十余日前發(fā)出的,換言之,常山那里咱們已經(jīng)來不及阻止了,而如今局面,我袁本初又該如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