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十五章 臨河卻聞定國策-《覆漢》


    第(3/3)頁

    “但再往北,呂梁山中,因為之前關中大亂,也多有關中、涼州、并州逃亡百姓。”衛覬繼續言道。“當日郭太以黃巾余孽起兵,便是先在北面山中匯集饑民,一路南下,先裹挾汾水北岸的良家子,到汾水邊上的白波谷正式起事,然后過河攻城略地,引得無數豪強大戶紛紛相從……此時,在各地阻攔衛將軍的,其實是各地豪強大戶擅自為之,而郭太和汾北百姓,此時卻有所布置,屢屢后退避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公孫珣忽然直接打斷了對方。“你是說郭太本就指揮不動那些汾南的豪強……若是我一路南下,勢若雷霆,他反而有理由避戰,并趁勢拋棄那些豪強;但若我停在此處,四處派遣騎兵襲擾,如刀懸于頂,這些汾南豪強反而可以有時間串聯起來,一起逼迫郭太前來決戰。”

    “正是此意。”衛覬拱手行禮,懇切言道。“衛將軍……我并不懂兵法,只不過久居此處,微微懂得河東情勢而已,將軍何不暫駐此處?若我所言對了,趁勢決戰,以除后患,若我所言差了,稍待幾日,并不礙大局!”

    “說的極好。”公孫珣手握韁繩,在馬上望著北面汾水微微頷首。“確實是我一時大意了……只是伯覦先生,這本不關你的事情,你不在安邑坐觀成敗,反而冒著戰亂孤身來此,又是圖的什么呢?據我幕屬剛剛所言,你少年成年,家世、名望號稱河東第一,卻一直都未出仕,如今為何反而孤身犯險,來此處專門助我?”

    衛覬搖頭不止:“天下未亂,我潛心于典章書法,難道不行嗎?而如今天下動亂,身為士人,撥亂反正不是理所當然嗎?”

    “話雖如此,天下動亂,群雄并起,為何以我為撥亂反正之人?”公孫珣居高臨下,似笑非笑。“我可不是什么禮賢下士之人。”

    “我非是諂媚之人,但見到衛將軍過春耕方動兵馬,卻也明白衛將軍絕非浪得虛名之輩,兼有安撫之心。更不要說,此時董卓強暴無度,噬需能壓制他的英杰!”衛覬抬頭嚴肅答道。“這時候我不來尋將軍,難道要指望郡中這些亂匪去平亂嗎?”

    “我師兄王邑如何,他不是你郡君嗎?”

    “王公頗得郡中上下擁護。”衛覬坦然答道。“而且禮賢下士,唯獨不會用兵,而且也沒兵……這個時候,能指望他什么嗎?”

    公孫珣不由訕訕,倒是尷尬下馬,然后朝著對方微微拱手以對:“是我多疑,誤將國士做空談之士……敢問伯覦先生,既然河東兩河三地,情勢不同,那到底何以平河東?”

    中軍眾人見狀也趕緊紛紛下馬。

    “汾水以北,皆無辜百姓。”衛覬絲毫不拿喬作勢,反而只是一拱手便全盤托出,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若能擒殺郭太,將軍就不要再過追究,反而應該安撫他們,讓他們歸家耕作。”

    公孫珣心中一動,倒是愈發認真了起來。

    “至于汾南那些豪強大戶,這些人其實沒有什么野心,只不過他們動輒聚集數千戶徒附、民戶,坐擁成百上千的賓客,實力使然。再加上時逢動亂,所以便一個個的起兵盤踞城邑、鄉亭,名為作亂,實為割據,茍且安樂罷了。唯獨河東民風強悍,他們又多善戰,不可不制……若將軍能一戰而震懾河東,不妨趁著戰事將這些人收入軍中,擇其中知恥良才為將,借軍法除其中昏聵無德之輩,然后兼并其眾!總之,不能讓他們繼續留在河東,否則一旦動亂,彼輩食髓知味,遲早再反!”

    公孫珣此時看向衛覬已經有了欣賞的味道了!

    不過……

    “那請問伯覦先生。”公孫珣待對方說到此處,忍不住催促了一聲。“安邑那邊,河東世族該如何處置?”

    “因人而異。”衛覬沉聲而答。“河東世族,是有德才兼備之人的……如賈氏有一個束發少年,名為賈逵的,如今在安邑為郡吏,我就以為此人才能勝我十倍!”

    公孫珣不由失笑:“一個束發少年,便是有些才能,可堪造就,又如何比得上伯覦先生你呢?只因為他姓賈嗎?”

    “因為其人很早便看出來天下要亂,少年時讀書之余一直引著鄉中伙伴演練軍事,并得授家學兵法。”衛覬正色道。“而且為人通脫……他雖然是世族出身,卻家中貧困,做吏之前,窮的只有一條褲子,他姐夫柳氏族中富裕,他便穿著破褲子去拜訪,然后留宿,第二日一早便穿著姐夫的褲子離開……”

    公孫珣一時無語。

    “衛將軍,我大概猜到,無非是河東世族偏安安邑一隅,與白波賊相安無事,你心生耿介,這才對我疑慮,對河東諸族疑慮……但你說,窮的去姐夫家換褲子的河東賈氏和每次都把褲子讓出來的柳氏,這種宗族真的會徒有虛名嗎?”

    公孫珣不由失笑:“但安邑能久存,卻是讓人心生疑慮,賈氏貧苦,柳氏通脫,可難道就沒有奢亂的世族嗎?你說河東豪強名為亂匪,實為割據,那難道河東世族就沒有名為官屬,實為割據的亂賊嗎?伯覦先生,不是我苛刻,而是世族一旦割據,比那些沒有野心的豪強更為麻煩!”

    “確實有兩家這樣的世族,也確實出了兩個亂匪。”衛覬面色不變。“如今安邑城中,兵馬俱為兩人所約束,無外乎是王太守履任兩年,算是他們的恩主,所以沒有逼迫上官而已,但安邑局勢俱是二人把持!將軍若是平了白波匪,南下安邑,我以為也應該將他們二人收編,或者干脆處置!”

    “是何人?”公孫珣緊追不舍。

    “一個是范氏,首領喚做范先;一個是我同族衛氏,首領喚做衛固,乃是我族弟!”衛覬面色不變。“若非不想讓這二人知道,我何至于孤身一人冒險來此?此間豪強大戶多認得我是不錯,可兵荒馬亂,我就不怕嗎?”

    周圍人相顧失語,而公孫珣聞言卻是仰頭大笑,笑完之后,他再度追問:“衛君,親親相隱啊……你這個名士倒是天下難得一見!”

    “我自然知道親親相隱。”一直面色如常的衛覬此時忽然變色。“但我在家中多年,一邊研習典章律法,一邊坐觀時事,如何不曉得,這天下就是因為沒有了規矩、法度,才一步步落到如今份上!天下崩壞,皆是人心先壞!只有持法度為天下事,才可以定亂安民!衛固越矩在先,我雖只是一白身,又如何能因私廢法?!”

    公孫珣恍然贊嘆,倒是忍不住上前握住了此人雙手:“我以為衛君此行只是來獻安河東之策,卻不想居然是來獻安天下之計!幕中正缺一人制定典章,不知道伯覦愿不愿意屈就?”

    “本為此來,如何不愿?”衛覬恢復如常,昂然相對。

    ——————我是無愧于心的分割線——————

    “太祖伐董臨河東,衛覬侯于高粱亭,時戰事方平,覬高冠入戰場往謁,太祖見覬來,高踞馬上,哂之。覬近,長揖而拜,曰:‘將軍欲討董乎?若欲,當至于此,若不欲,當速攻包波匪南下。’太祖愕然:‘此何言也?’覬乃曰:‘白波匪號稱十萬,善戰無匹,然其首郭太不能制各部,將軍百戰精銳,若速攻,太必棄諸部北避呂梁山中,以為后患;將軍若駐于此,緩之,則諸部得喘息之機,將迫太決戰也,可一戰而勝。’太祖悚然下馬,拱手謝之,復拜為軍司馬,以掌戎律。”——《新燕書》.卷七十五.列傳第二十五

    PS:感謝書友起立菇的倉鼠……好吧,歧離谷的藏書,又一位雙萌大佬!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