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覆漢》
第(2/3)頁
“若非是力量不足,我如何愿意打這種小聰明?”皇甫嵩搖頭不止。“我也想提萬騎、持白馬旗,自遼西橫行至關中千萬里……但如今悔之晚矣。”
皇甫堅壽也是無奈。
就這樣,皇甫義真扔下自己的《封神演義》,匆忙換上正經衣服,便帶著自己兒子一同出去,準備去見王允……然而,剛一出門,卻迎面撞上了自己侄子皇甫酈,剛剛從城頭上下來的后者則帶來了一個最新消息。
“叔父大人、兄長!”皇甫酈匆匆一禮,便干脆直言。“衛將軍親自從城外馳過,然后令軍士大喊‘敵只一人,正在郿縣’,然后便率全軍在城外轉向往北去了,看樣子是要過渭橋往轉渭北進軍郿縣!”
皇甫嵩連連搖頭,終于是恍然大悟,卻是不管不顧,扔下一子一侄,轉身回舍中看自己的《封神演義》去了。
一時間,長安城中,并無大亂,卻又人心惶惶難安。
且不說長安城內如何,城外,當著數千守軍之面轉向過橋的騎兵陣中,徐榮作為這支突襲部隊中僅次于公孫珣的首席將領,自然要從軍事角度進行一些理所當然的請示。
“君侯!”徐榮打馬而來,立在橋上,然后指著腳下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寬闊的橋面正色相詢。“渭橋寬闊,便于行軍,全軍渡河后要不要讓文遠燒掉大橋,以作防備?”
“不用!”之前在長安城下親自喊了好幾嗓子,此時正在馬上扶著水袋喝水的公孫珣放下水袋,抹了把嘴,依舊是干脆直接。“什么都不用做,沒有敵人會來的……董旻、郭汜、呂布或許會動,但這三人一動,子伯、元皓、義公他們便會直接追上,將彼輩的撤退給追成潰退,反而正是我想看到的!至于弘農、河南的各部董軍兵馬,有文和在潼關,伯達在武關,根本不足為慮!”
“可是長安呢?!”徐榮繼續指著依舊在視線內的長安城巍峨城墻追問道。“咱們路上打聽的清楚,剛剛也看的清楚,長安城中雖然沒有野戰勁旅,卻有數千衛戍兵馬,若是彼輩中有善用兵又忠于董公的人率眾追上來,在郿塢下與董公里應外合又如何?君侯,我們并無后勤,一旦被堵住,反而是我們要亂!”
“不會的!”公孫珣收起水袋,一邊緩緩打馬向前,一邊不由冷笑起來。“伯進你還是不懂政治和人心,就此時長安城中那些真正有魄力和能耐的人而言,如執掌朝政的王允,如在關西軍中素有威望的皇甫嵩、蓋勛,即便是對我有防備,卻也萬萬不會再助董卓的……而且說到底,賈文和這個計策是真的點到了要害,關中大局,只在我與董卓,所以但凡我能堵住董卓,哪怕是不能攻下來,只把他圍住,大局也會向我傾斜,與他人著實無關。”
徐榮緩緩點頭……經過潼關一事,他著實不敢再和公孫珣論及人心與政治了。
然而,就在公孫珣信心滿滿,準備扔下長安徹底不管的時候,打臉的事情說來便來——忽然間,長安城北面的洛城門大門洞開,然后數百步騎在一名軍官的帶領下直趨渭橋而來,引得公孫珣所部騎兵多有緊張!
這下子,公孫珣立即便有些掛不住了,而徐榮佯做不知,只是趕緊調兵準備迎上。但是,原本就要負責渡河斷后的張文遠比他更快,其人見對方只有數百步騎,便干脆根本不調兵馬,直接引著尚未上橋的數百騎兵轉身迎上……然后輕松將對方刺于馬下,并逐散了當面那數百步騎。
不過有意思的是,稍傾片刻,得勝歸來的張遼居然又前來請罪——原來,殺了人之后他才知道,這個喚做李肅的董卓麾下軍司馬,居然是是來投降起義的!
據被俘的其部部屬聲稱,李肅乃是并州九原人,多有鄉人在衛將軍麾下,所以見到衛將軍后就立即動了投效的念頭。只是其人一開始以為公孫珣是要入城,所以便棄了其人駐守的北面洛城門,試圖往東面宣平門開門迎接,所以不免浪費了時間。而見到公孫珣轉向渭北后,復又匆匆追來,這才被誤會了。
公孫珣和徐榮面面相覷,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徐榮自去主持大局,而公孫珣安慰了張遼兩句,也只能純當這個李肅是個倒霉蛋,然后繼續全軍進發。
到了第三日晚上,公孫珣率部宿在了右扶風首府槐里城。
而到了這個時候,此地地方官在驚愕之余,態度也變得愈發尊重和配合起來,甚至已經隱隱有主動協助之意了——這是理所當然的,七八千騎兵過了長安卻沒有受到長安中樞的阻攔,這最起碼說明朝廷的態度是中立的!
而自去就說了,這些地方官員,是依附于朝廷體制的,所以拋開少許有自己想法的人,真正能夠影響他們的,只有現實的暴力和朝廷的大義這二者而已,
公孫珣帶著部隊而來,天然占有了第一個,而過了長安后,這第二個事物也漸漸從董卓手中滑落,并轉入到了我們的衛將軍手中。
而此時,董卓還根本不知道他究竟丟了什么東西。
五月二十四日傍晚,公孫珣來到郿縣,公然入駐了縣城,卻沒有連夜去傳說中的萬歲塢,也就是郿塢堵截董仲穎……不過,他這個打草驚蛇的計策并沒有成功,不是董卓保持了清醒,知道這時候離開郿塢就是個死,而是董太師甚至根本就不相信公孫珣兩者七八千騎兵來到了他家門口。
當然,第二日上午,在城中休整完畢的公孫珣引七千騎兵來到郿縣郊外的郿塢之下后,也就由不得董太師不信了。
夏日浮華,天干物燥,渭水北岸五六里的郿塢外,公孫珣與董太師再度當面相對,這一次,二人之間連一條黃河都沒了,只有空中令人浮躁的悶熱空氣而已。
“告訴他!”公孫珣抬手喚來一名嗓門大的侍從。“他大勢已去,但念在多年相識份上,此時若降,我便只殺他一人!”
侍從聞言,疾馳到塢堡的高墻之下,然后揚聲傳話。
“射死他!”董卓立在高達七丈的塢堡墻上,雙目充血,雙全緊握,直接冷冷下令。
周圍守軍不敢怠慢,亂箭而下,將勸降之人射死在了墻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