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達官非自有生來-《覆漢》
第(3/3)頁
然而,這個問題母子二人私下早就討論爛了……結論很簡單:
首先一個是必須要實行;
其次一個,乃是要有度田這種手段在先,確保能掌握具體的田產、財產分布;
最后一個,既然連一個三輔、河東四郡度田都需要公孫珣攜討董余威,拎著刀子關上三輔大門強行推行,那想要推行攤丁入畝這種級別的政策,沒有足夠的軍事加政治震懾力,恐怕也是不行的。
而且,即便如此,也要考慮身后罵名滾滾來,沒看到三輔度田后都有那種童謠了嗎?
當然,所幸公孫珣是個不要臉,他這人從不怕別人記恨他,既然當初沒有留在遼東,今日又如何會在意這些?
雖千萬人吾往矣,有些事情必須要做……鄴城流民滿地之時,東郡黃巾紛紛投河之時,河東郭太自戕之時,一番番一次次,這個道理他早就明白了!
“喚楊修和法正一起進來。”城中都亭后院舍中,左右無聊,公孫珣眼看著自家母親都已經開始逗貓了,卻是忽然想起一事,然后讓賈逵召入二人。
“拜見老夫人,拜見將軍!”楊修、法正雖然都是公認的聰明人,但終究只有十五,此時突然又被召喚,不免驚喜,尤其是楊修,之前便被稱贊了一番,此時更是得意。
“有件事想問你們倆。”公孫珣坐在自家母親身側,看著這二人輕笑道。“賈逵也可以聽聽,路上歌謠聽到了嗎?”
賈逵面不改色,而楊修和法正則微微變色,卻又齊齊頷首。
“有什么想法嗎?”公孫珣繼續笑問道。“你覺得是我之前惡了朝中公卿引來此謠,還是之前度田惹來的禍患?”
年輕的楊修一時無言,法正卻迫不及待:“回稟將軍,恐怕正是度田惹來的禍患……因為童謠這種東西,需要本土鄉里方可輕易為之并加以傳播。而且,歌謠中全盤以關中人為視角,‘三月河南六月燕’,指得是關中這個地方,三月因為遷都一下子來了好多河南人,到了六月將軍您討董入關,又來了許多燕地人;至于‘九月修渠臘月寒’指的乃是九月秋收前后便開始的以工代賑,大修水利,然后冬日度田,刑罰頗多,讓人心寒。最后兩句不用多言,正是嘲諷將軍您迫不及待,不等天氣轉暖,便又要收取關中工商之利。”
公孫珣當即失笑,然后剛要言語,旁邊楊修卻又忽然插嘴,揚聲以后:“回稟將軍,法正所言有所紕漏!”
此言一出,公孫母子俱皆愕然,旁邊法正更是毫不掩飾,怒目以對。
“那你以為是什么呢?”公孫大娘看的有趣,便主動相詢。
“回稟老夫人。”楊修勉力作答道。“依小子看,此謠應該與度田、驅除公卿等事皆無關系……乃是本地士人見到無數昌平士子紛紛到來,恐怕自己不得用,這才出言諷刺將軍,因為此歌謠的重點在于最后一句。而剛才老夫人和將軍也見到了,對于壟斷兼并關中工商一事,大家早有預料,又怎么會諷刺這件事呢?故此,這個狗皮二字,專指來昌平學校出身的士人!”
公孫珣和自家母親對視一眼,不免嚴肅起來:“你這話恐怕不對吧?我之前便發布求賢令,許天下賢才自投名剌來謁見……他們彼時不來,如今卻又擔心昌平士子奪他們的官位?豈不是可笑?”
“將軍!”楊修瞥了一眼身側的法正,懇切俯首作答。“你仔細想想,若非家名不清凈者,又有幾人屑于自投名剌?如法正、孟達,一家祖父號稱名士,卻是讖緯出身,不治經典;一家親父,更是天下聞名的閹黨……”
言未迄,楊修便戛然而止,因為法正早已經一拳揮來,將其打倒在地。
—————我是友情破顏的分割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