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十四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覆漢》


    第(2/3)頁

    話說,袁本初何嘗是笨蛋?

    他也明白這個道理,今日不過是戰術上的一時得失而已,而戰略上他依舊有著足夠多的優勢可言——文丑、李進、于禁帶著兗州部隊中的精銳在界橋,辛評、郭圖那些人在鄴城活動;青州地方郡國部隊在黃河南岸;韓猛、季雍帶著一部分后勤民夫和此次出征的大部分糧草在身后鄃城仔細屯守。

    換言之,這里固然是一部主力部隊所在,但只要他袁紹今晚上沒死,此地大營沒失,此地主力沒有損耗到無法在這里立足的地步,那么鉗形攻勢繼續維持下去的話,公孫瓚依舊會慢性死亡,這場戰斗無外乎只是拖慢其人還有韓馥敗亡的步伐而已。

    而這,就是所謂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高姿態了,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真正‘決勝于朝廷’。

    總之,這確實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也正是他之前如此驕傲姿態的來源,那么相比之下,眼前的戰局似乎就并不是什么需要為之氣憤失態的東西了。

    不知道是想明白了,還是想到了其他東西,總之,袁紹忽然嗤笑一聲,然后望了望身旁意見一致的諸多幕僚,卻終于是撒手將手中長劍扔到了地上,然后兀自往營中的高處,也就是帳前的夯土高臺上去觀望局勢去了。

    而幾乎是與此同時,一戰告捷卻不愿放棄的公孫瓚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尷尬無力……話說,袁紹軍此時的大營走向其實很簡單,就是中軍大營外加前后左右四個營盤而已,原本公孫瓚以為袁軍很多出色將領和精銳去了界橋后他應該沒有太大阻力,然而事實上,等他破了左營以后,面對著已經有了準備而且嚴防死守的三座大營卻根本無力再推進。

    前營張頜,后營鞠義,各領數千兵馬謹守營盤。

    用親自引兵去前營試探的田楷的話來說,河間子的營盤硬的跟骨頭一樣,而驅趕敗兵去后營試探的嚴綱更是直接,他是胳膊上中了一箭狼狽逃回來的——張頜還只是守著大營不許敗兵入內,鞠義干脆調集了大量弓箭手,不顧自家敗兵直接覆蓋性射殺任何接近營盤之人,慌亂中不少驅趕敗兵的幽州騎兵和潰兵一道被釘死在了營盤之前。

    兩個沒有占據優勢兵力的營盤難以攻克,中軍大營倒是有幾處破綻……但也僅僅是幾處破綻,大營中兵力太厚,若不能摧枯拉朽貫穿到底,到時候陷入其中,前后張頜、鞠義又一起夾擊,那就真的要全軍覆沒了。

    “主公!”夜色中,關靖滿身是血從火光中閃出,面色焦急難掩。“咱們該往何處去?”

    “回去!”公孫瓚手提滴血的長槊,望著已經燈火通明的敵軍大營,明知道他最憤恨的袁本初就在其中,卻居然沒有生氣,反而干脆下令。“讓所有義從隨我東撤,沿途吹號舉兵!”

    眾人心中愕然,但聽得軍令也不敢多言,而公孫瓚本人的‘義從’,也就是他‘模仿’公孫珣所建立的一支百余人的親衛(唯獨沒敢用白馬),也趕緊奉命吹號角集結部隊——這是最適合騎兵部隊夜間行動的指揮手段了。

    而隨著號角聲連連,馬蹄聲滾滾,袁軍上下,從親自登上夯土將臺靠觀望火光猜度局勢的袁紹與眾幕屬,一直到下面各營中守寨的士卒,包括驚魂未定散落在各營縫隙以及左營中的潰兵,幾乎是人人確定,公孫瓚確實是收兵了。

    從戰術角度來說,這倒也算是很理性的選擇了。

    “主公。”夯土將臺上,很快有軍吏飛速來此替主營副將高覽代為請示。“高覽將軍請明公指示,是否要出營收攏潰兵,并去尋一尋崔中郎將?”

    “這是自然。”袁紹回過神來,立即頷首。

    “明公,且等天明!”就在這時,逢紀卻忽然上前止住那名軍吏,然后懇切進言。“凡事小心為上……萬一是公孫伯圭詐走,專等我們開門時突然反撲呢?”

    “說的也是。”陳宮也肅容趕緊再勸道。“騎兵作戰來去如風,明公不可小覷,而且左營如此局面,怕是崔巨業已經兇多吉少了,何必再去尋他?”

    將臺之上,已經披掛完備的袁紹一聲嘆氣,卻又頓足反駁:“諸君說的都有道理,但這件事情不是這么算的。崔巨業、崔季珪新晉之人,一為中郎將,一為騎都尉,各自將兵數千為我左右營……為何如此恩寵,還不是想千金市馬骨,收清河人心?收河北人心?不管崔巨業生死如何,經昨晚一事,我今日若再不去救,那落到右營崔季珪眼中又算是什么呢?”

    “崔季珪不比崔巨業,他是個明白人。”陳宮也跟著頓足而言。“不會因為此事對明公生嫌隙的!”

    “崔季珪不會,但崔氏其他人會,如季雍這種新投的清河本地人會,將來冀州其他人也會!”這次輪到袁紹去按住陳宮了。“而且他們即便是不敢對我怨懟,也會對公臺你生嫌隙的!我用公臺,絕不是只用來安撫兗州人心的,是要真心以公臺為我腹心之任,借你的才智替我統帥大河南北人心的……我得為足下考慮!”

    陳宮一時怔住,卻又忽然后退到將臺下正色行禮下拜:“屬下慚愧!”

    而說完這句話,其人兀自扶劍而走,竟然是停都不停,便消失在了夜間光影之間,弄的袁紹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辦。

    然而,片刻之后卻又有帶著翎羽的傳令兵從高覽處前來覲見,說是陳宮兀自領著五百人馬出左面小門往左營尋人去了。且陳公臺走前有話給袁紹留下,還是讓繼續緊閉大門,不必遣過多人出營,而若其人遭遇公孫瓚反撲,也不必出營去救。

    袁紹與幾名許攸、逢紀等心腹面面相覷,卻也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陳宮如此舉止,自然是不顧個人安危兼勇于任事,是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堵崔琰、季雍以及所有河北人的嘴。然而其人如此任性,卻也總讓人覺得無奈。

    不說別的,真要是公孫瓚殺個回馬槍,又怎么可能不救他陳公臺?真要講人心厲害,十個崔巨業也抵不上一個陳公臺啊!前者不過是半個清河人望,而后者乃是整個兗州的本土代表。

    說到底,陳宮這是對袁紹如此姿態心存感激之余,還帶著昨晚的三分火氣呢!

    不過事到如今,袁本初等人還是希望公孫瓚能不再回來,這樣才是最好的結果。但是,公孫伯圭怎么可能一走了之呢?

    就在袁本初和一眾心腹幕僚、軍吏立在夯土將臺上伸長脖子往殘破的左營處無語凝視之時,忽然間,夜色之中喊殺聲陡然再起,而眾人循聲回過頭來,卻見身后右營處火光沖天,驚得袁紹差點沒熱血上涌,一頭從將臺上栽下來!

    原來,公孫瓚之前破左營之時,已經從俘虜處得知,前營主將乃是曾渡河攻山,名震河北的張頜,后營主將鞠義乃是曾在河內直面呂布救下袁紹的那人,而中軍大營的高覽雖然名聲不顯,但彼處勝在兵力厚重,也無須什么過于出挑……總之,這三處哪處都不好惹,唯獨右營,主將崔琰雖然名聲很大,但卻和崔巨業一樣是書生領新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