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十九章 舊怨平兮新怨長(繼續小小2合1)-《覆漢》


    第(1/3)頁

    從易水上游回來,軍中氣氛不免有些凝重,這主要是因為主帥公孫珣的情緒發生了明顯的逆轉——去的時候乃是大勝之后宛如攜子春游探親一般愉悅,連帶著莫戶袧都一路賠笑打趣;而回來的時候這位衛將軍雖然沒有表露什么明顯的抑郁之意,但卻一直沉默寡言難見笑容,如此一來,便是與新朋友共乘小馬的公孫定興奮之余都不敢多言,何況他人?

    當然了,再往后的行程本來也不是什么輕松的活,眾人順著易水往下游而去,卻是出了涿郡地界來到了河間,并遙遙望見前方一大片沼澤……易水、徐水、盧水、寇水、衡水、泒水、巨馬水在前方漸次交匯,形成了華北海河水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過了這片沼澤地,便是公孫瓚與張頜對峙的易縣、鄚縣戰場了……公孫伯圭不是傻子,他當日敗退,選在這里駐扎,確實是扼住了華北戰場上的一處要害位置,也是袁紹不得不捏著鼻子暫時放過他的緣由所在。

    實際上,這片沼澤地此時尚未聞名,但若是任由滄海桑田,正如遼澤會漸漸消亡一般,此地卻會因為滹沱河北走,從而在往后的一千八百年內進一步擴大濕地規模,最后變成聞名遐邇的白洋淀。

    回到眼前,臨到沼澤之前,全軍就已經進入戰備狀態,這是因為界橋戰后,雖然公孫瓚立即大舉反攻,公孫范更是取道渤海勢如破竹,可張頜卻借著此地地形之險要與他本人在家鄉的威望依舊于鄚縣支撐……再加上公孫瓚兵少,所以此地戰事的僵持還是客觀存在的。

    不過,既然公孫珣來到此處,還帶著五千騎步,那此地想來也會有個結果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部隊渡過河流交匯點,來到沼澤西面的要鎮葛城后,面對著衛將軍的旗號和五千騎步,外加以舉城之功不行十一抽殺的許諾,城中一別部四曲八百兵馬幾乎是瞬間沒了戰意,直接在別部司馬的帶領下獻城投降。而再行出發時,全軍沿著沼澤外圍往南繞行而去,也并無一人多想——從軍事角度來說,此時從南面直接繞到鄚縣身后確實是個理所當然的法子。

    復行了兩日,來到這大片沼澤的南部重鎮高陽,可能是因為部隊防御方向的緣故,作為一個大縣,此處兵馬竟然只有兩曲正規軍與些許民夫罷了……張頜兵力有限的窘境可見一斑……但不管如何了,此地士民見到公孫珣的旗幟倒是如釋重負,不等兩名曲長商議出個結果,當地大戶和民夫便直接開了城門,逼得兩曲士卒不得不俯首投降。

    對此,公孫珣便沒有客氣,直接對軍官十一抽殺,以儆效尤。

    隨即,這位衛將軍便駐扎在高陽城中,又派遣葛城與高陽降兵一起往鄚縣送信……須知,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三月下旬,張儁乂早知界橋大敗,更知道公孫范繞渤海而走,董昭分兵取了安平,而信到一日之前便知道葛城淪陷,此時根本就是枯坐孤城而已。

    故此,聞得公孫珣來信,麾下鄚縣本地出身的部曲軍官,城中官僚,紛紛上堂詢問,張頜無可奈何,只能當眾拆信,卻見上面只書四字——‘三日速來’!

    眾人見到這四個字,便立即醒悟……高陽距離鄚城四五十里,正是快馬一日行程,這明顯是衛將軍念在與張儁乂舊情份上網開一面,若此番張頜能在一日內下定決心速去高陽,那便可仿效葛城之例,許以不殺而整編;而若不能速去,那便是要仿效高陽之例,即便日后投降,軍官也皆要十一抽殺!

    至于死戰到底?

    平心而論,張儁乂要是敢這么做,他的這群鄉黨便先要捆了他再說,而之前聽從吩咐與公孫瓚繼續相持,也只是公孫伯圭這個人出了名的小心眼,而兩軍在此已然相持一年,死傷頗多,眾人不敢向此人輕易投降罷了……否則,張儁乂早死兩個月了!

    于是乎,張頜被逼無奈,一刻也不敢耽擱,只能一面吩咐眾人謹守城池并維持北面戰線,一面便與來人一起,單騎匆匆南下而去了。

    三月廿四日,正是公孫珣發出信函的第三日上午,張儁乂終于抵達了高陽,并在官寺后院見到了昔日上司,衛將軍公孫珣。

    彼時,這位新鮮出爐的河北九州之主正坐在后院廊上,看自己長子公孫定在后院池塘邊教授更小一些的盧毓如何拉小弓射柳,而張晟與莫戶袧則陪同在旁。

    “哭什么?”公孫珣聽到動靜,聞聲回過頭來,卻見俯身而拜的張頜居然淚流不止,也是一時不解。“你莫非哭了一路嗎?”

    “非是如此。”張儁乂取下頭盔放在地上,然后繼續跪地哭泣而言。“乃是剛剛到前堂,聞得縣吏議論紛紛,說是袁車騎已然身死大河海口處,在下聞得舊主身亡……”

    言至此處,張頜幾乎泣不成聲,只能叩首以對。

    “袁本初死了嗎?”公孫珣一時茫然。

    “剛剛從南面傳來的消息!”引張頜入內的張既不敢怠慢,即刻回復。“幾乎與張將軍同時到達,而主公有令,張將軍不至,萬事不必回報……”

    “恭喜大人!”莫戶袧第一個跳起來稱賀。

    盤腿坐在廊上的公孫珣趕緊敷衍頷首,卻又繼續追問起地上之人:“儁乂,你與袁本初頗為相知嗎,聽聞他死,竟然如此傷心?”

    “不敢稱相知。”張頜勉力抬頭含淚答道。“只是君臣名分既在,而其人為君未嘗負臣,至于末將既然為臣,受方面之托卻勢窮至此,已然算是負君……如今復聞故主身亡,只要不是草木,豈會無動于衷?”

    “原來如此。”公孫珣若有所思。“不錯……袁本初沒負你,非但沒負你,還許你方面之任,信重有加,既如此,哭一哭也無妨。只是儁乂啊……”

    “在!”

    “那我有沒有負你呢?”公孫珣一時正色相詢。

    張頜伏地而答:“君侯未嘗負我,只是……”

    “只是彼時你在我麾下,全是朝廷任命,勉強稱故吏,卻非是君臣,對否?”

    張儁乂叩首不敢應。

    “不是怪你,而是可惜啊。”公孫珣伸手摸住了對方肩膀。“我這里素缺步將,若你一開始是為我所用,持戟為我前鋒,你我之間本來該是君臣相得,互相成就的!我西征董卓的時候會輕松許多,你也不至于堂堂一個河北名將如今趴在地上哭的跟個稚童一般……但怎么就又成了降將呢?你又不是不知道,軍中素重資歷,你這人資格是有了,可卻缺了太多的歷,你沒有西征之苦,少了平河北之功,將來讓我怎么重用你?”

    張頜趕緊伏地再答:“末將愚鈍,不識天命……如今能全鄉梓舊部平安,已經知足,不敢再求功名!”

    “還是要求的。”公孫珣一面按住對方肩膀微微用力,一面仰頭看天。“不然你這身本事豈不是可惜了?我現在都還記得滹沱河畔你的雄姿啊……等哭完了,幫我做件事如何?”

    張晟還好,張既、莫戶袧二人卻是齊齊心中暗動。

    “愿聽君侯吩咐!”張頜即刻含淚叩首于廊。

    數日不提,三月廿七日,早已經得知公孫珣繞道高陽的公孫瓚忽然于易水畔聞訊,說是鄚縣各處齊齊易幟,更有白馬騎兵往來鄚城,卻只能面色鐵青,無可奈何。

    而等到廿八日,數騎白馬北上易水,更是帶來了據說仍在高陽的公孫珣一封信——這封信跟之前給張頜的一樣短,只有區區‘大兄速來’四字而已,唯獨多了衛將軍的大印而已。

    公孫瓚氣急敗壞,干脆使性子不去,卻遭遇到了和張頜之前一樣的困境……軍中上下,稍微有些想法的明白人,從田楷到一眾幽州出身的軍官紛紛主動詢問‘衛將軍軍令’,田楷更是私下相勸,讓公孫瓚早早去面謁公孫珣,以定君臣之分。

    須知,公孫伯圭不是蠢貨,或者說他早在梁期之戰后就有了心理準備,可是其人卻萬萬沒想到這件事情會是以這種方式來進行的……他以為,在攻破鄚城后公孫珣會有一個營州牧的詔書與一個將軍印綬一起入城,屆時雙方含含糊糊就把之前自己拉桿子單干的事情給抹過去了,豈不皆大歡喜?

    然而,如今公孫珣不顧他辛苦一年在此與張頜作戰,竟然直接繞后先行招降了張頜,然后一紙加了衛將軍印的書信便要將他孤身召去原本敵后所在……如此舉動,說句不好聽的,不給公孫瓚留戰功來下臺階倒也罷了,關鍵是這完全算提防的姿態!

    其人就差明擺著告訴公孫瓚,他這位河北九州之主信重張頜這個降將勝過信重你這個易水畔的大兄了!

    公孫瓚性格執拗是出了名的,所以一時間心里別扭下來,竟然無人能勸得住,而公孫珣也不著急,只是在高陽安靜相候……而不過兩三日內,公孫伯圭便壓力劇增,軍中從議論紛紛發展到群情洶洶,到后來,甚至有人當面質問公孫瓚是否‘圖謀不軌’?!

    對于這些幽州出身的軍士而言,是不敢想象在這種大局下與公孫珣為敵的,更重要的是,如今對面的張頜都降了,自己這些人卻反而不清不楚,這算誰的過錯?!

    公孫瓚心里當然不服,但他手中唯一倚仗便是這支兵馬,事到如今也不好壓制軍中聲音,只能愈發氣悶。

    而到了三月最后一日,作為公孫瓚最貼心的心腹,在后方易縣坐鎮主持后勤的關靖也坐不住了,關士起單騎而來,直接入營勸說自家主公南行面謁公孫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