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五百七十章 志不在此的人-《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2/3)頁

    總不能讓關中與洛陽擁有巨量的財富,而讓人們依舊過著貞觀初期的生活。

    張九齡的問題,正是如今人們生活矛盾的所在,很難想象一個剛到關中不過兩月的人,就可以挑刺到這種地步。

    如果放在朝中,張九齡這個莫名的問題,多半會引起人們的反感。

    財富多寡與一個人的生活習慣無關,即便是有一個家產萬貫的人,他要節儉的活著,外人管得著嗎?

    當然管不著了。

    張九齡當然是希望人們依舊即便是在富裕時期,依舊保持著節儉的作風。

    李承乾有十足的耐心,自從告老之后也有充足的時間去浪費。

    從樹立榜樣開始講,講的這些都是說一些正面影響,比如說勤儉持家的人,或者是樂于助人的榜樣,又或者說在唐人的眾多故事中,需要這些榜樣作為人們的精神向往。

    再從現實層面上來說,節儉對關中來說是必需的,相較于貞觀初期,人口凋零。

    可是相較于現在,關中成了一個典型的,人口膨脹卻資源匱乏的地帶,現實情況就是不論是水源,煤礦,乃至于土壤與布料,糧食,乃至土地都是緊缺的。

    所以關中即便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關中也有三百萬的人口,在這種現狀下,關中的糧食,水源,還有人們所需的物質生活,都要維持微妙平衡。

    為此,關中人不得不十分節儉的活著,甚至接雨水,存水,建設水窖都是從貞觀初期保留下來的生活觀念,延續到了現在。

    言罷,李承乾解釋道:“這就是現狀,人口基數與物質需求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維持住平衡。”

    張九齡又道:“那么又要到什么時候,才能結束節儉?”

    “當然要一直維持了,沒說過要結束。”

    老先生今天說了精神與物質這兩件事,給了張九齡極大的啟發,為此他在文林館寫了一篇文章,給了諫議大夫張柬之。

    張柬之看了他的文章非常滿意,并且送到朝中之后,也讓朝中眾人頗為贊譽。

    一個還未入仕,正要去支教的年輕人就此在朝中聲名鵲起。

    得到了這些肯定之后,張九齡時常去驪山與那位老先生交談。

    皇宮中,李治手里拿著一個扳手,聽著一旁的陛下的抱怨。

    “叔叔,你知道嗎?父皇竟然收了一個弟子。”

    “收了哪個弟子?”

    於菟搖著頭道:“父皇那邊的人都沒說,叔叔有所不知,現在有關驪山的事,我也不知道,父皇不愿讓人知道的,就連朕這個皇帝也不能去打聽。”

    李治好奇道:“會不會是那位聲名鵲起的張九齡?”

    “或許吧。”

    皇城內的秘書監,在這里的多數人都是年輕官吏,如今執掌秘書監的監正是盧照鄰。

    盧照鄰是當年幽州有名的才子,聽說當年他是禮部侍郎。

    一個好好的禮部侍郎怎么來秘書監任職了?

    用周遭人的話來說,難怪盧監正總是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樣子。

    秘書監總是很忙,有人來來往往走個不停,還有人正在與往來的官吏爭執著,還有甚者嘴里吃著東西,還要整理著卷宗。

    在這個地方每個人都很忙,忙到要不停地校對文書,要不停的往來運送文書。

    王勃看著在場的眾人,很多年輕人入朝為官開始,就從秘書監開始做起。

    在這個忙碌到甚至能夠看到紙張飛揚的地方,王勃感覺這里就是一個戰場,哪怕同年考取進士的李嶠都要從這里開始,大家都在同一個起點,哪怕他是進士,也不過只是在將來晉升的過程中會被朝中大臣高看一眼。

    但在王勃看來,他還有很多機會,有更多的把握從這里率先走出去,至于那個叫張九齡的少年人,現在連支教的路程還沒走完,還不是威脅

    在這個喧鬧的秘書監,就差有個人大喊,大喊著:兄弟們,科舉及第只是剛開始,誰不努力誰就會落后,朝中給我們的只有這么幾個名額,是要留在長安,還是要去各地為官?

    在這么多人的認知中,當然是要爭取留在長安城。

    這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戰場,那有出眾的策論被朝中的人看重,那么你早晚可以離開秘書監。

    王勃注意到有人為了爭執一卷文書竟然在這里動起手來,再看盧照鄰,這位盧監正依舊是淡然處之的看著書。

    直到雙方越打越兇,有人去叫了金吾衛過來,才讓秘書監安穩一些沒有被拆了。

    忙碌了一天之后,王勃走出了秘書監,姚崇走來,解釋道:“以前的秘書監不在這里,而是在前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