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2/3)頁
張柬之暫且在嘉峪關留了下來,打算接著說服玄奘。
這些天張柬之也會翻看玄奘交給自己的書,這是他在西域的游記,大唐西域記。
這卷書中記錄著西域還未被改變時的風貌與樣子。
過了半月,沒說服玄奘,卻等到了一個噩耗,年過九十的玄奘過世了。
張柬之到最后也沒有說服玄奘前往長安,待將玄奘下葬之后,他帶著一部分的骨灰與玄奘的書回了長安城。
只可惜,玄奘沒有留下舍利。
上元十八年,正值谷雨時節之后,科舉剛剛結束。
關中依舊下著雨水,李適之站在太液池邊,目光透過雨幕見到了坐在水榭內的爺爺。
如今爺爺身邊的人都過世了,在李適之的記憶中,直到爺爺的妻子,妃子都過世之后,爺爺就剩下了一個人。
多數時候,李適之見到爺爺的背影,總是孤獨的。
這種孤獨伴隨著爺爺晚年的大多數時光,可能爺爺本就不需要有太多人相伴,一個人反倒更好,人多了就會煩。
母后成了全天下最有才學的女子,這是李適之意料之中的事,博學且才學出眾,又天賦異稟,母后的才學令天下文人名家皆黯然。
上官皇后成了天下女子心目中的一個目標。
“自小,孤的身邊所學所得都是最好的。”李適之自語了一句,又道:“爺爺所教的,孤都學會了,告知父皇,東宮太子想要學政。”
剛過二十歲,剛到過弱冠之年的太子,其講話的語氣平淡,且不容置疑。
“高力士?”
剛入東宮不久的這個太監,忙回神,他行禮道:“喏。”
……
今年的科舉結束了,也終于揭榜了,考取進士榜首的人是張九齡。
得到這個結果,鐘馗并不覺得意外,他早就聽聞過張九齡其人的名聲。
而自己僅僅只是及第,鐘馗就算心有不服,也只能認了。
聽著周遭人們的議論,鐘馗一揮衣袖就要離開。
今年的科舉學子運氣很好,正好是東宮太子招賢令發出的時候。
鐘馗住在長安城一戶人家的草棚內,能夠做苦力活換一個簡陋的住處。
但一個太監腳步匆匆而來,對方行禮道:“鐘馗,明日早晨,前往東宮,辰時之前必須到。”
言罷,這個太監離開了。
翌日,東宮。
上官儀在東宮忙前忙后。
李適之惆悵地揣著手道:“老太公,你都一把年紀了,不要這么忙了。”
上官儀還是勤勤懇懇地收拾著,他解釋道:“老朽告老之后,也沒什么可做的了。”
東宮外,高力士看著在這里的十余人,一手拿著拂塵,吩咐道:“過來。”
眾人來到東宮很迷茫,但也硬著頭皮跟了上去。
高力士帶著眾人來到一處宮殿前,蹙眉看著這些人道:“見到太子殿下,還不行禮?”
這個少年人就是太子殿下,眾人以前沒見過太子但這里的少數人見過上官儀。
那位老人家都要站在這個少年人身后,并且這里是東宮,那么他就是太子。
張九齡目光驚疑地看著站在陽光下的少年人。
同樣驚詫的還有鐘馗。
李適之從臺階上走下來,拍了拍鐘馗的肩膀道:“孤說過,長安再見。”
鐘馗這才回神,躬身行禮。
李適之又向張九齡笑了笑。
張九齡慌忙閉上眼,再一次行禮。
“鐘馗?”
“在。”
李適之問道:“你在意過自己的長相嗎?”
鐘馗回道:“某家長相父母所賜,某家不在乎,旁人如何想,與某家何干。”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
上元二十五年,從武德年間開始,李唐的社稷換了一代又一代人,李承乾也不知道自己活到了幾歲,大概是八十六,八十五?
人生到了這個地步,李承乾對自己的年齡也模糊了,歲月如梭。
昨天太子成婚,李承乾只是去看了看,而后就離開了。
太子娶了一個很普通的女子,東宮有了太子妃,心中也就沒牽掛了。
李適之很聰明,韜光養晦多年,并且很有手段,因此不用擔心這個孩子。
而就在這年,一個叫王之渙的人考取了進士。
長安依舊有很多人釣魚,但李承乾很久沒有釣魚了,每一次釣魚都會睡著。
又過了兩年,李承乾看著玄奘所寫的大唐西域記,見到李適之快步跑來。
他身穿天子冠服,李承乾多看了一眼道:“你父皇退位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