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過程就如同逆水行舟,一旦開始就不可能停下來了,只能不斷往上邁進,直至最終突破那一層障礙。 修道人的根本道法要是不夠牢固,難以承受住這些涌來的道機,那么就無法維持住自身。 輕則尚可維持一點真靈不滅,自此不進不退,可也只能永沉于此;重則道散神消,并合大道之中,再也不復存在,并為世人所遺忘,因為其之印痕已然從大道之中消磨去了。 他的道法在與諸多求全同輩交流之中,早已是千錘百煉,堅韌無比,故此牢牢守住了己身己神。 只是隨著他往上,卻是不由得感覺到了一線阻力,且隨著攀升阻礙也是逐漸越大,他已然是能清楚感覺到,一股巨大而堅厚的阻礙存在于那里,使得他并無法順利往上行進。 早前參道之際他就明白,成道亦是在于破道,因為這是修道人脫離道機束縛,從而獲得不受制約的過程,故而天道會來阻撓于你。 可是他卻發現,眼前這等阻礙,卻是遠遠超出了天道之阻,因為他能感覺到,這里面居然還潛藏更多龐大力量。 荀師曾經來書提醒他小心,當初那位執攝也是對他有過提點。 而此時此刻,因為自身之道法逐漸觸及到了上境之機,他此刻已然徹底明白了那句“道之有異,非在一同”之語為何意。 這里關鍵,竟是在于“訓天道章”! 如今的天夏、元夏之爭,看去是雙方大能在互相爭斗,但大能之爭,歸根到底,乃在于大道之爭! 元夏、天夏雙方一個由上及下,消殺變機;一個由下而上,推動變機,由此演化成雙方之爭端。 可是這里卻出現了他這么一個變數,訓天道章的出現改變諸多事機,尤其是在心印落照之后,更是增添了無數之可能。 若是他僅僅只是一個下層修道人,可能也只是可能,不會再有什么更進一步的變化了,可是一旦他成就上境,訓天道章勢必隨之而變。若他有意推動,那么就可以再造一個世域,如此一來,元夏將永遠無法并合萬世。 這就等于到時候的他就直接決定了這場斗戰的勝負了,元夏上境大能是不會容許的,并且天夏大能也未必會與他站在一起。 因為他若成就,并挾道而上,那就是將底下之道爭,直接演變成了大能間的爭斗,過往之爭,也就失去了意義。 雖因為他也是隨天夏之道而生出,可那個時候,他已然從棋子成為了棋手,雙方所面對的也再非原先之棋局了。 天夏諸位執攝雖然不至于故意壓制他,可道之本身卻會應發而動的,除卻天夏諸位大能,元夏大能之道亦是投落而來,糾纏一處,形成一個無比牢固的道法障礙,橫亙在了他前方,使得他沒法攀登上去。 要知此中蘊藏著諸多大能之道,他并未達及上境,又拿什么去抗衡? 所以正常情形下,此路已絕。 對此他此前雖是不知,可心中有所猜測,雖然他并沒有主動去攀附,邪神和純靈之所借有出現,可那是道法在自尋出路, 但是真的無路可走了么? 張御眸光一瞬間變得深邃起來。面前之阻礙,乃是在于諸位大能之道,可是世上當真沒有能與之抗衡之力了么? 他意念一轉,便有無盡渾黯在道法之外顯現而出,此是大混沌。 大混沌之力足以撼動諸道之道法,只是有個矛盾,他若利用混沌之力,那么就會受大混沌侵染,用的越多侵染越多,那么最后只會墮入混沌之道,別說去對抗諸位大能之道法了,連自己也維持不住,此非他之所愿。 所以他還需要一種力量來制衡對抗大混沌,并且還要同時能聽他之命去撼動前方之阻障,而這個力量他恰好也是有的,那便是至高之力! 以他對至高之力的了解,可以輕易將之撬動,與而同時再引混沌之力到來,并引二力為己所用。 只是同樣有一個難處,這兩個力量本就是上境之力,并無法彼此調和平衡,稍有不慎,就會偏向其中某一個力量,這還算是好的,最有可能被與其中之一混為一同,那就無法達成目的了。 但好在還有一種力量,能夠駕馭這兩種力量。 此力便是“源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