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人、金錢與方向-《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1/3)頁
今天的課,和以往完全不一樣。
之前,只要齊磊把課題寫在黑板上,那么大伙兒馬上就能感受到他的敵意和鋒芒,一看就知道他要批判什么,或者挖了什么坑。
可是,今天完全不著邊際的題目——經濟、道德和教育……
這到底要講什么?完全就是一頭霧水, 猜不透啊!
都全神貫注地盯著齊磊,看他今天要怎么忽悠。
而讓大伙兒沒想到的是,齊磊一上來,不是講課,而是做了一個社會模擬,一個很新鮮的模擬。
“一只流浪狗!和六個人!”
“這六個人代表了,不同經濟能力的社會群體。”
“分別是:快餓死的乞丐…”
“赤貧,但能填飽肚子的窮人…”
“溫飽, 有基本生存保障的窮人…”
“實現小康的小富人群…”
“還有富人社會精.英…
“以及, 億萬資產的巨富資本家!”
“我們在不摻雜個人道德標準和群體大概率行為的基礎上,來討論一下,當這六種人遇到到一只可憐的流浪狗,會采取什么措施。”
同們都陷入了沉思,這個社會模擬,好像挺有意思的。
童璐不由道, “小齊導員, 就是看這六種人怎么處置流浪狗唄?”
齊磊,“對呀!”
“那你就先, 如果你是個快餓死的乞丐,你怎么處置?”
童璐站了起來, 想了半天,最后一咬牙, “我會吃了它吧?因為我已經快餓死了!”
咦!!
引得眾人一陣鄙夷,太殘忍了吧?
二成子咧著大嘴, “我看錯你了,原來你是這種人!”
童璐不服氣, “裝什么假圣人?我覺得我會, 你不會嗎?”
二成子:“……”
他不知道,心,多半不會吧?他沒那么狠。
但是,齊磊卻贊同了童璐的觀點,“如果是我,我也會。”
眾人,“……”
齊磊,“都別裝圣母了,想想歷史上那些戰亂和饑荒年代,別是一只狗,易子相食,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眾人,“!!!”
都不話了,因為無可反駁。
齊磊又繼續問眾人,“那能吃飽飯,但是赤貧的窮人呢?遇到流浪狗又會怎么處置?”
經過了前車之鑒,大家都冷靜了下來,開始認真地設身處地的思考。
最后, 共同得出一個結論:
可能不會吃了流浪狗,但多半也會視而不見, 因為沒有能力幫助一只小狗。
齊磊最后也認同了這個結果。
“那么,溫飽水平的人呢?他們有能力救助。”
這時,李琳站了起來,”我想,我會喂喂它!雖然我不能收養它,但力所能及,還是可以幫助的。”
齊磊,“為什么不能收養?”
這一點,二成子替李琳回答了,“我我,我自己都只能溫飽,養它會帶來很多的負擔,可能是我承擔不起的。”
齊磊長出一口氣,真怕二成子磕巴出半節課去。
“那么咱們再上升一個層級,小康家庭,能收養嗎?”
大伙想了想,“應該能吧,他們已經沒有經濟負擔,多一只狗帶來的生活負擔也是承受得起的。”
齊磊笑了,“我也這么認為!比小康更富有的精英階層呢?照伱們這個邏輯,越有錢的,對流浪狗越好,那更有錢的精英們一定會對這只狗更好吧?會讓它過上更好的生活?”
眾人一聽,卻是沉默了。
因為,他們不確定。
按,應該是這樣的。可是,潛意識里卻覺,現實沒那么簡單。
你看過幾個住豪宅、開大奔的收養流浪狗了?
最后,童璐給出了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
“如果我是精英階層,我不會把一只可能品種一般、臟兮兮的流浪狗放到我的家里。”
“同時,這樣一只小狗也無法給我帶來社交上的便利。”
“我想,我最多會幫它找一個愿意領養的家庭,或者干脆送到寵物收容站去!”
這個答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種人了,億萬資產的巨富資本家。
這個不用大伙兒來回答,齊磊最有發言權。
“拋開作秀和良心發現,我大概看都不會看它一眼。不會給它食物,更不會領養,也不會去幫助它,因為那會浪費我的時間和精力。”
眾人,“……”
齊磊又補一句,“當然了,我只是代表資本家的普世思維,不是我自己哈!我可特么的善良了。”
哈哈哈哈!!
眾人大笑,有人甚至揶揄,“我不信!”
齊磊,“愛信不信!”
門外,沈海鳴也是不由得跟著課堂內的節奏微微牽起嘴角。
只是,他更好奇了,齊磊舉這個社會模擬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而齊磊在講臺前的下一句話,卻是讓所有人,包括沈海鳴,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齊磊,“所以,人與人的道德標準是不一樣的,是分層的!”
“也就是,高尚的道德并不適用于所有人,不同的群體對道德的定義也會有差異!”
看向眾人,“可能你認為高尚的道德,在我眼里是不認同的。”
“而我認為不道德的行為,在你眼里卻是理所當然。”
“而每一個層級的普世準則,也就是大概率行為邏輯,是由這個層級人群的經濟水平決定的!”
眾人,“……”
齊磊在講臺前踱步,完全像個老究兒,“一個快餓死的乞丐,他不會考慮生存之外的其它因素。活著,就是他的第一準則!”
“這就是我們所的s性,野獸本能。”
“到了一個能吃飽的赤貧身上,他不用吃掉狗來維持生命,道德訴求一定比乞丐高。可是,經濟上的貧窮,讓他以自身生活條件的訴求為第一要務。在他的眼里,不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保持冷漠已經可以滿足他的道德標準。”
“這是我們在網絡、現實中常能看到的,所謂‘有心無力’‘,真的沒辦法’。“
“而越往上,溫飽和小康,對于自身生活材料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冷漠也已經無法滿足他的價值訴求,他們可以為一只流浪狗付出的經濟代價和人文關懷也就越多。所以,他們更愿意提供更多的道德援助。”
“這種的突出表現就是,我們看到這個社會的主流道德標準,病態表現就是愛狗人士。”
眾人點頭傾聽,不過還是有人提出疑問,“小齊導員,那為什么到了精英階層和巨富面前,就還不如溫飽和小康了呢?”
齊磊一挑眉,“問的好!我正要講這個。可是,這不是我找來的托兒哈,我不認識他!”
哈哈哈哈,眾人再次大笑。
而齊磊,“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既然經濟水平決定道德標準,那為什么不是一個上揚曲線,越有錢覺悟越高呢?”
“而變成了一個駝峰曲線,到小康水平就到頂點了,反而精英和巨富又往下走了呢?”
“這就需要結合一個經濟理論。”
到這兒,齊磊返身回到黑板前,“誰張路臣教授的心理分拿的高?”
窗戶外面,馬上有一個男生嚷嚷,“我!!”
齊磊也不看他,“知道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嗎?”
那男生一怔,如喪考妣,我出這個頭干啥?
“不,不知道!”
齊磊無語,“誰是他同,回去讓老師給他掛科哈!”
調侃完,也不問同了,自己解釋道,“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心理中的激勵理論。”
“它把人的五種基本需求,排列成一個金字塔結構。”
“五種需要是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構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并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
著話,齊磊畫了一個代表金字塔的三角形,并將之分為五層。
“由下而上分別是:”
“一,生理需求。”
“二,安全需求。”
“三,社交需要。”
“四,對尊重的需求。”
“五,自我實現。”
“其中,前四個,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是缺陷性需求。”
哈哈哈!!
齊磊沒笑,“最后一個,自我實現,是增長性需求。”
“也就是,吃飽撐的!”
“這個不光心理,你們傳播講師應該都提過,估計都沒認真聽吧?”
幾句話就把一個理論講明白了。
隨后,齊磊又深入地把五項基本需求了一遍。
“第一層,基本的生理需求:呼吸、食物、水、性、睡眠、機體平衡、排泄。”
“這是人做為一個物種的s性需求,也是剛需。所以這個需求最大。”
“第二層,基本的社會安全保障:人身自由、財產安全、職業保障、家庭平衡、健康保障、安全保障等等。”
“這是人做為社會個體的,人權需求。”
“第三層,基本的社交需求,也就是情感滿足。比如,友情、親情、愛情。”
“第四層,尊重!”
“如果人得到了以上資源的基礎保障,那么就會開使追求更高層次的社會定位,以及自我意識的覺醒。比如,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和社會尊重。”
“以上是缺陷性需求。”
“也就是咱們所的,缺什么補什么。”
開了句玩笑,“缺鈣補鈣,缺血補血,缺心眼兒…沒救了,放棄吧!”
“然后是第五層,也就是當我們滿足了生理需求,又有了人權保障、情感訴求,以及擁有清晰的社會定位和自我意識之后,就是啥缺陷和遺憾都沒有了!”
“那就得追求點更高境界的東西。”
“是什么呢?是【自我實現】!”
“注意!到了這個層級,已經是金字塔的塔尖了,也就不是人了。”
“不是神,就是鬼!!”
“他們更傾向于創造。”
“別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更愿意從事道德觀的建立、創造性突破、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等等。”
“還有一個要注意的特性就是!”
指著黑板上的金字塔結構,“在底層需求沒有被滿足之前,那么底層需求大于上層需求,具有優先權。”
“而當底層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那么上層需求大于底層。”
把這個理論講完,底下的同們徹底吃透,齊磊把粉筆一扔,“知道為什么把這個理論單獨拿出來嗎?”
“不知道。”
齊磊,“你們現在,把這五層的需求,套入到咱們剛剛總結出來的道德分層里去看看。”
“那么為什么是一個駝峰曲線,應該就有答案了。”
呲牙一笑,“不但道德分層分搞清楚了,很多社會現象也就一目了然了。”
“包括,資本為什么會吞噬人心,資本家為什么都是冷血的。”
“……”
“……”
哦嚓!有沒有這么玄乎啊?
一幫人急頭白臉地趕緊按齊磊的,往里那么一套。
好像…真有點那個意思啊!
門外的沈海鳴都笑了,只能,相當的獨到。
確實是能套進去的,乞丐就對應馬斯洛需求分層的最底層基本要求,只要滿足生理上的需求就好了。
而在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任何其它層級的需求都是多余的。
再往上看……
“再往上看!”齊磊接過主導權,“比如窮人階層,他的需求主要在第二個層級。”
“就是對安全的渴求。不僅僅是人身安全,還有財產、職業穩定性、健康等等的需求。”
“所以,你能看到在這個層級的一些典型現象。”
“就比如婚戀觀!各個層級的婚戀觀都是不一樣的。”
“窮人,因為他的財富需求、事業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很容易對上一個層級的愛情觀產生曲解,從而影響婚戀觀念。”
“結婚就要有車有房,要高額彩禮等等。這些在其它層級看起來不道德,甚至有賣兒賣女嫌疑的事情,在這個層級卻十分普遍。”
“因為,這是滿足基本需求的捷徑。”
“當然,也包括很多男生調侃的…找富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