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論文-《我的1979》
第(2/3)頁
慌忙說,“真的可以自己選論文?“
“當然,我還能騙你,不過你寫的題目要經過我同意才行”,真讓李和自己選題,他反而猶豫了。
李和信心滿滿的說,“我的選題是火箭炮系統發射動力學研究”。
吳教授疑惑地說,“這個題目可大了,寫不好就是不及格,你想好了?”。
李和點點頭,這可是自己老本行,不能說突出,但是絕對做不差,直接道,“我想好了,就是這個題目,我不改了”。
李和選這個題目也是彌補一下自己的遺憾,這輩子不一定有機會見到老同事,老朋友,但是不妨礙自己默默的做點貢獻。記得83年的時候,自己剛參加工作,那時候解放軍正在邊境跟越南人對轟火箭炮,總參下達了任務,開發新一代的適應戰場需要的火箭炮。
那時候他這樣的新人都累得直不起腰,甚至年紀輕輕就犯了一陣子胃病,更別說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的研究人員,
評價一種火箭彈是否先進,主要有三個指標,是射程、精度、威力。
當時研究困難重重,不知道開了多少研究會議,最簡單的比如固體火箭彈發動機外殼,用的是從老毛子進口的無縫鋼管,內外都需要車削加工,這種鋼又硬又韌,很不好加工,急白了不少人。
一群人等于吃住都在機床旁,李和當時光棍一個,倒是無所謂,身體也能抗,可是有許多人都是拖家帶口,身體也不好,是咬著牙挺過來的,想到這里,李和都會感慨萬分。
這群人的苦苦堅持,才讓后來的中國火箭炮發展到極致,簡直喪心病狂,令人發指,在這個領域,中國人認第二,真沒人敢認第二。
政治課曾有這么一章,叫什么人的主觀能動性。
粗鄙點兒解釋,就是絲如果努力了,也能逆襲。比如沒錢沒車沒房有爹有娘,但只要勤奮上進肯干,也未必就是喜當爹的結局。這樣的案例,在中國火箭炮身上上演了,居然把全世界的火箭炮給做了。
赤貧的小開逆推高富帥,實在想象不到。
最后許多老款火箭炮拾掇拾掇就開始出去騙銀子了,行銷全世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