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白菜價-《我的1979》
第(3/3)頁
“我們很多代工廠都是按照我們的要求,采用的計件績效工資,很多工人恨不得24小時待在產線上,確實能吃苦啊”,于德華不得不感慨工人們為了每個月為了多出幾塊錢加班工資而付出的狠勁,那股子狠勁令他都感動敬佩。
“所以一個國家的制造業就是這樣,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精到強,從質變到量變,都會有一個過程,不要去忽略這個過程”。
于德華抿了一口茶,忍不住樂了,“聽你這么一說,好像咱做的事情就跟功在千秋一樣,有多了不起似得”。
“功在千秋我不敢說,起碼是為社會做貢獻。再說也是利國利己,你就不想想,你把這事做成了,你將來有登上福布斯財富排行榜上的一天?”。
于德華嘿嘿一笑,“還真有可能”。
只要把輕工業聯合會給搞成了,他手里到時候能有多少代工廠,他能出口的產品能有多少,能賺多少錢!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了!
“還有,代工廠的技術改造繼續做,咱們繼續給他們借款”,李和從去年就要求于德華給一些技術設備不好的企業做外匯貸款,數額都是不大,只有十幾萬美金,用來從國外進口設備,而且大多是舊設備和淘汰設備,但是卻把工廠的產品質量提升了好幾個等級。
“光這項咱們在外匯匯率上就虧了600多萬人民幣”,于德華有點心疼的說道,按他的想法,給貸款就是已經足夠讓很多工廠當爺爺供著了,關鍵還給固定匯率,就是說借款的時候是什么匯率,還款的時候也是什么匯率,對這些廠子簡直寬厚的不像話了,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有6塊錢的差價呢,一年借出100萬美金,就是差600萬人民幣,嚴格來說,他于德華一年要少賺600萬人民幣。
“如果讓他們用浮動匯率,這些廠子沒幾個能活的下來。”,李和也是沒辦法,為了長遠的發展,這些都是必須做的。有些廠子為了技術改造,做了外匯貸款,設備提升了,是賺了回來外匯,可是這些外匯落不到廠子的口袋里,最終要按照官方匯率兌換成人民幣的,結果最后還款的時候都是高價從市場上買外匯,這一來一回就是虧錢。
“那我就聽你的”,于德華也就抱怨一下,他還是挺享受被廠家供著的感覺,他這幾年聽過的好話,比他一輩子聽見的都要多,走到哪里現在都是前呼后擁,走哪里也敢吹一句人面廣,朋友多了。
(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