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拆遷-《我的1979》
第(3/3)頁
飯后,李和還是了解了一下工程的進度,隨著國際工程分包商的進入,許多以往的難題都迎刃而解。
他還是帶著酒勁去了施工的工地,張培林介紹道,“目前連續墻的深度是36米,墻體主要是超重的鋼筋籠。你看看,那邊就是。”
李和看到許多工人在進行鋼筋籠的對接綁扎,卻是沒有看到起重設備,好奇的問,“這種超長的鋼筋籠,你們怎么起吊?”
旁邊的總工朱國豪解釋道,“用兩臺150t的履帶式起重機一次抬吊施工,這種起重機浦江有不少,不需要找國外購買了。”
張培林笑著道,“李先生,這個完成后,將是世界第三高樓。”
李和笑著道,“同喜。”
他隨后又去了一趟項目部,德國人,法國人,日苯人,統共五十多人,基本是一個小型的聯合國了。德國公司承擔了幕墻部分的分包,法國公司承擔了強電部分,新加坡國際電子承擔弱電部分,日苯的三菱公司承擔了電梯部分,瑞典公司承擔了消防警報系統。
令他不爽的是日苯新日鋼鐵拿到了利潤的大頭,主要是承擔鋼結構的分包。他只能安慰自己這是拿市場換技術。
對這些分包的優化設計都由浦江建筑設計院納入了統一協調管理,工地各種施工設計圖紙都由他們統一審查批準后發到工地。
李和沒對這些老外多說話,只是詢問了設計院一些問題。
朱國豪道,“李先生,你放心,我們現在完全有信心一個月十層樓,保證在四年內完工。”
一不差錢,二不差技術,現在趕得只是時間罷了。
在他看來最難的部分反而是分包工程國際建筑合同的文本,因為中國還沒有標準的建筑合同文本,一個不慎以后就是糾紛,所以在過程中他們找了不少的國際律師,許多的時間都用在了這個上面。
李和上車后,在附近的居民區又看了看,殘垣斷壁里面偶爾還有不少人冒頭。
張培林道,“還有部分家庭目前沒有做好搬遷的疏通工作,這邊的街道居委已經承諾在年底全部拆遷完畢,保證都會按期動遷,而且這方面市委都是下了死命令的。”
李和只是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他的資金已經撥付到位了,至于政府拆遷安置工作怎么做,他就管不了了,也沒法管。
即使沒有他來開發,別人也一樣會來開發,這里也一樣的需要拆遷。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