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工時-《我的1979》
第(1/3)頁
許多人做慈善,是僅憑一份愛心,哪怕錢再多,能付出的也微乎其微,影響的范圍也很小。
看到那些在貧困中生活的人的時候,首先要問的,不是自己極其有限的愛心能幫助他們多少,而是他們是靠什么活到今天。
毫無疑問,他們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基本上還是靠市場,即那些為了牟利而向他們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個人和企業;而他們即使接受了短暫而有限的捐助,他們也得繼續依靠市場活下去。
同時他們也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到市場上換取相應的回報。
行善的效率往往不如商業,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慈善。
可以說,窮人更需要的是商業,它帶來的資源能讓窮人更有效益的利用。
這個社會沒有慈善不可怕,可怕的就在于沒有市場和商業,而窮人缺乏改善境遇的通道。
窮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希望。
李和站起身道,“去車間再看看吧。”
他沒給宋經理拒絕的機會,直接出了辦公室,朝著最近的一個車間過去。
紡織車間大概有30000多平方,屬于生產一線,機器設備占了主體,到處是轟隆隆的機器聲。
除了細小的棉花毛和飛揚的顆粒外,噪音特別的大,宋經理幾乎貼著李和耳朵說話了,李和也沒聽見。
織布和無梭工序工作環境是常年的高溫高濕,李和一進去就是感覺像在蒸籠里一樣。
而旁邊的的員工也是汗流浹背,小毛巾不離手,個個穿短袖。汗水不停的流,工服都是濕漉漉的,脫下來好像隨時可以擰出水來。
李和在想,如果是高溫季節,這得怎么過?
他繞著車間轉一圈,呼吸有點不暢,不過他沒有急著出來,冷眼看著在他身后不停抹汗的一桿子廠領導。
大約過了有半小時,所有人的身上都濕透,宋經理最先挺不住,貼著李和大聲的道,“李先生,要不先出去吧,這里太熱了?”
李和搖搖頭,大聲的笑著道,“不著急,咱們應該向這些工人學習,她們常年呆在這里都不怕熱,咱們待這么一小會,哪里敢說怕熱。不著急出去。”
“哎,好的,好的。”宋經理也只能跟著挺著。
“哎,你通知下,現在敢走的,明天就不用來上班了。”李和見宋經理身后的領導有偷偷走人的跡象,不慌不忙的給打了一劑預防針。
這話沒需要宋經理傳達,許多人都聽明白了,雖然噪音大,可抵不住李和聲音響亮啊!
這次大家沒有一個敢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