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差距-《我的1979》
第(3/3)頁
最后一個參觀的研發中心,這里面以前蘇聯人居多,總共有8個團隊,比如負責內飾研發的,負責底盤研發的,還有負責外觀研發的等。
工作語言只有兩種,英語和俄語。
李和重點參觀了動力總成策劃部、發動機部、電控部、變速器部等幾個正在搞研發工作的核心部門。
“李先生,這是我們這些年申請的汽車專利,其中包括雙座微卡、機動車齒輪交換變速器....”研究中心的院長盧多維克滔滔不絕的向李和介紹研究院在全球各個國家申請的汽車專利。
“很好,辛苦了?!贝蟛糠掷詈投伎床欢呛唵蔚挠蓪@夹g分布來看,車身及附件、發動機、電子電器等技術是各企業普遍保護的重點。
翻到最后一頁,看到編號,很驚詫,居然有500項發明和實用專利,可隨即一想,又是了然,這幫人還是在吃蘇聯的老底子呢。
回到會議室,眾人又開了一場小會議,主要是針對眼前提出一些具體的思路。
仰勇道,“當前的市場環境我認為還是太好,像斯太爾這樣的重卡供不應求,但是長久來看,我認為還是有競爭的,咱們全國總共163家汽車生產廠家,這個數量是世界第一,適者生存,誰被淘汰未可知。”
“有這么多廠家?”李和被嚇著了,他之前決定做汽車之前,滿打滿算也就算出三四十家,哪里能知道有上百家!
陳祖滔附和著點點頭,“這個沒錯,工業部統計出來的,163家,這還不包括600多家汽車改裝車呢!各個地方都在上汽車項目。咱們國內主要的問題是不成規?;偣惨荒瓴派a100萬輛,能夠做到年產過萬輛的汽車廠只有12家。像日苯,不足10家汽車公司去年就生產近1300萬輛。他們沒想明白啊,要那么多廠干嘛?全世界一年生產大概5000萬輛,咱們連2成都占不到,咱們國內最大的廠家是東方,去年他們破了記錄,一年生產了16萬輛,可也就是通用一個月的產量大部分小廠家都是做手工敲打,散件組裝??梢赃@么說,我們的汽車工業是典型的散、亂、差局面,已經到了失控的地步,而地方政府又無視這種現象,采取地方保護主義,發展本地汽車工業?!?
“這個差距是有點大。”李和也不得不無奈的搖著頭,“不過總體咱們還是向上的,樂觀一點未嘗不可。”
陳祖滔道,“從六十年代開始引進蘇聯技術,七十年代引進發過技術,咱們少數也有三四十年的汽車歷史了,底子還是有的。走技術引進,市場開放這條路子肯定是對的,但是差距卻不見縮小,咱們現在引進的都還是人家七八十年代的技術,復制出來的都是老古董,一汽與德國大眾合資的‘奧迪’、‘捷達’、‘高爾夫’在德國都是換代技術,最簡單的來說,比如化油器國外都淘汰了,都在采用汽油噴射技術,并使用了防抱死制動裝置,無級變速器。咱們就沒有一款車在國外是有競爭力的,就是賣的出去,也比人家差著最低2倍價格。”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