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完結感言-《無盡債務》


    第(2/3)頁

    這種奇怪的固執堅持久了,或許也能視作我的一個風格,就像我喜愛的最終幻想系列,無論世界觀怎么變遷,殺馬特、水晶、陸行鳥,都是永恒不變的要素。

    另一個則來自于《我能有什么壞心思呢?》

    一本很有趣的書,大家常看到的梗圖,去碼頭整點薯條,就源自于這本書。

    但比起碼頭薯條,其實我更喜歡的是作者畫的另一個內容,兩只鳥在天上飛,一只忽然問,我們在另一個世界會不會也是朋友,然后漫畫的格子開始分裂,每一個小格子都是一個平行世界,兩只鳥進行這樣的對話,然后格子合在一起,另一只鳥想了想說,“不太可能是朋友。”

    結局,一本書的總結,就像一個游戲通關后的綜合評價一樣,我喜歡做全收集,喜歡做全圖鑒,喜歡全成就,然后拿那個寶貴的白金杯,所以我喜歡完美的結局,至少是邏輯上合理的、于情于理的完美結局。

    我喜歡那些宏偉的史詩,喜歡數不清的角色們前仆后繼,推動偉大的車輪滾滾向前,早在我那不可言述的黑歷史作品中,我就使用過這樣的元素,叫做合眾之力,也就是集萬眾之力。

    在后續我的幾本作品中,我寫的故事,或多或少也都是這樣,除了主角外,還有許多角色出力,大家萬眾一心,把劇情推到boss關門口,就像魔獸打團一樣,團長的電流麥狂喊,就打德!就打德!一樣。

    我想我之后還會繼續使用這一元素,其在我的腦海里已經有了許多相似但又嶄新的構思。

    所以,好聽點說,我有著自己獨特的特色風格,難聽點說,我喜歡抄自己,嘎嘎。

    其實最開始構思無盡時,我想的就是一個余燼promax,畢竟按照我的職業生涯來講,我當時的人設是一個莫名其名稍微把自己盤活的小作者,為了自己的溫飽,當然是要進行路徑依賴了,是吧。

    只要按照余燼的內容去寫,重抄一遍,多多少少也能混口飯吃,但當我抱著這個想法寫完無盡的第一卷時,我絕望地意識到,作品本身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的東西,無論說成績好壞,有無受眾。

    在我看來,作品就像作者在創造作品當下的一個人格、自身境遇、想法等等東西的總和映射,其中一個要素變化了,作品都會隨之變化。

    就像我后來和一位前輩吃飯時,這位前輩對我的評價。

    大概意思就是,寫余燼時,我還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別說什么藝術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等花里胡哨的東西了,我寫書就是為了一口飯吃,管吃管住就ok,沒別的要求,坐在電腦前,我就是核動力牛馬。

    而現在,寫無盡時,我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也沒大學剛畢業時那么狼狽,暫時不必擔心于溫飽,也沒有什么太大的現實壓力,于是我對自己作品的需求,從簡單的吃喝玩樂,變成了一些自我價值的認同。

    因此,寫無盡時的我,無論是境遇與心性,自然也與余燼時有所不同了,于是我發現,我根本做不到重新復現余燼路徑。

    其實感覺也還好,我這人寫書主打一個想到哪寫到哪,真叫我一板一眼地按照某種大綱、流程、節奏之類的東西去寫,我反而有種被束縛、不習慣的感覺,況且無盡這本書,除了第一卷大綱比較明確外,后面幾卷都是一邊寫一邊想,嘎嘎嘎。

    說到底,這兩本依舊是完全不同的兩本書。

    我有努力寫過大綱的,真的,但奈何故事的版本更新太快,最初寫好的大綱早就在一系列的神展開中面目全非了。

    但好在我這個人還比較善于圓故事,還是把劇情成功拽了回來。

    然后,在寫到一些關鍵劇情時,為了確保劇情順利進行,我還會粗略地把接下來的劇情整理成一行行勉強算作大綱的文字,然后還在一邊附帶上日期。

    比如x月x號該把劇情寫到哪,這樣。

    每寫完一段劇情,我就會把那一行大綱刪掉,等我寫完整本書時,整個大綱頁面也徹底變成了空白。

    之后遇到的問題,就和余燼時一樣,我努力讓自己的寫的大眾一些,但還是不免地走向了狹路,成績的上限開局就定死了。

    中間我也有過一段時間的消沉,但我很擅長和解、開導自己,既然都這樣了,不如再嘗試一下,看看自己瞎寫,能寫出點什么東西出來。

    當我意識到本書已經有了上限,并且目標已經出現了問題后,我選擇了改變方向,既然寫不了爽文升級流,那就搞點別的吧,那么作為不死者,我討論的就是永生的形式,以及死亡、文學等。

    網文在我看來,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讀者想看的,自己想寫的。

    寫讀者想看的,自然會恰到錢,寫自己想寫的,如果讀者認同,同樣也能恰錢,但顯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認同你自己,自然就會變得小眾些。

    又一次意識到上限就這么高后,我就試著平衡這兩者,確保讀者想看的同時,也能把自己一些復雜的、花里胡哨的想法實現出來。

    于是后面的幾卷,我就稍稍放飛了一下自我。

    大家嘲笑我沒有感情戲,我試著第二卷寫了感情戲出來,同時,我個人又覺得,好感度得慢慢刷,不能什么虎哥一眼萬年之類的東西,我又在后續的幾卷里,按部就班地推動情感的發展。

    在本書的數卷里,我個人很滿意的是第三卷。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我喜歡固執地使用一些元素,這當然包括一些在熟悉我的讀者來講,已經有些模板化的角色。

    作者。

    我喜歡在我的故事里插入一個作者這樣的角色,就像我在我自己書里的化身,借角色之口,宣泄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并讓故事里的世界,和現實世界串聯起來。

    寫第三卷時,我處于一個思緒極為復雜的階段,我試著寫一些浪漫的、有趣的,于是誕生了這一卷的劇情。

    按照我的想法,那一卷本來應該能寫的更好些的,就像讀者們反饋的那樣,第三卷前半部分的打打殺殺完全可以去掉,但遺憾的是,這是一本網文,需要將許多的劇情串聯在一起,難免要做出一些結構上的妥協。

    但我依舊很喜歡這一卷,有段時間,我一度覺得,能把這卷寫完,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表達出來,這本書在意義價值上就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猛猛恰爛錢了。

    開玩笑的。

    其實我的各個分卷,也很工具人的,有些卷數的劇情,就是為了推動劇情,有些卷數的劇情,就是推動劇情之余,我自己也自嗨一下,這樣。

    我是一個很害羞的人,一想到我父母會說,哇,兒子是寫小說的,拿出來讀一讀,我就會立刻原地去世的那種。

    所以在寫書的……我也不清楚第幾年,我家里人依舊不知道我是做什么工作的。

    哈哈哈。

    我常有些莫名其名的固執,就像我很期待,這個職業的身份我能瞞多久,以及他們知道時,會露出什么表情。

    就像金凱瑞的一部電影里,他為了騙自己的朋友,在療養院當了十幾年的弱智一樣。

    我突然理解這部電影了。

    然后,還有什么呢?我想一想啊。

    心境的變化。

    我發現我這幾年,人變得越發自閉,話也少之又少,因為不怎么和人說話,我甚至有些磕巴了。

    之前,我很喜歡在動態里分享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會試著從生活的一些細節里,想一些有趣的段子。

    但在不經意的某一天,我自己也沒察覺到的某一天,我突然喪失了分享的想法,也許并不是我不想去分享我的生活里的沙雕故事了,而是我在我的生活里,找不到沙雕故事了。

    它們仍在,但我看不見了。

    就像孩子們會把街頭的柏油路和落下來的影子,看成巖石與巖漿,然后在影子里蹦蹦跳跳一樣,對著站在陽光下的人說,你被燒死了。

    在孩子們的眼里,那是一個驚險刺激的游戲場地,但在我的眼里,那只是一條路而已。

    感覺就像自己失去了一個超能力一樣,而這“沙雕故事”可以置換成任何生活上的小故事。

    我很不想去猜,我是不是變成了一個無聊的人,那樣可太令人傷心了。

    可能是性格如此,也可能是生活的環境,職業因素等,我覺得是一個擰巴、矯情的人,總會因為一些事而煩惱不已,但那些事,其實都是小事,講出來只令人覺得無病呻吟。

    但也可能正是我這樣的性格,才能令我寫出一些,獨屬于我的文字。

    說到這個,前一陣我還被一個朋友評價,說我寫東西像男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