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歷史的恥辱柱-《朕就是萬歷帝》
第(1/3)頁
朱翊鈞開口道。
“江蘇、浙江、南京和滬州,這兩省一州一京,可以說在大明財稅中占據了半壁江山,是大明戶部國庫的重要柱石。
資政局只有二十八位學士,你們兩省一州一京,就占去了四位。”
沒錯,江蘇和浙江巡撫,南京的應天府尹,以及滬州知州,都加了資政學士銜。
資政局身為大明軍國事最高決策咨備機構,不僅要討論和決定大明重大軍國決策,以及戰略規劃,朱翊鈞還開始把內閣六部諸寺右侍郎和右少卿,布政司左右參議,按察副使、兵備副使等職位人選的定奪,也放到資政局開會討論。
尤其是現在有線電報逐漸向各省布置,聯絡起來更加方便,就算是遠在數千里的他地,資政學士也能參與到這些重大決策中來。
通了鐵路,大部分資政學士和朝議大夫,也能很順利趕赴京師,參加半年或一年一次的成員會議。
隨著對決策的越來越多參與,資政局顯得更加高大上,資政學士越來越顯得位高權重
二十八位學士,內閣右丞和六部尚書占去八位*,戎政府的戎政使占去六位,諸寺里的太常寺卿、鴻臚寺卿又占去兩位,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占去兩位,剩下的就是地方大員。
順天府、灤州知州必須是,剩下八位,四位是三邊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和兩廣總督。
然后東南扎堆占去了最后四位名額,可想而知,朱翊鈞對東南的重視。
朝議大夫有二百二十四位,六部左侍郎、諸寺左少卿、戎政府所有戎政使、宣徽院使、陸軍十六軍都司、海軍四大艦隊和四大巡海都司、海軍陸戰隊都司,地方所有巡撫和布政使,還有少府監、各大工業農業局,東分一點西分一點,沒有余下幾個。
就這樣,東南兩省一州的左參議和左同知,都是朝議大夫。
更加表明了朱翊鈞對東南的重視。
“工業管理研究院把工業分為重工業和輕工業,相關材料,資政局、朝議局,以及你們布政司已經組織會議深入學習過。
重工業是重中之重,是大明工業革命的基礎。
上海有江南船舶局和制造局,算是重工業,但是它們此前大部分材料都是從秦皇島南運。
現在廣東新會珠海利用海運,匯集靜海鴻基煤礦,瓊崖島和天竺的鐵礦石,呂宋的銅礦石,炎州島的錫、銻礦石,建立起嶺南冶金工業局集團。
現在上海重工業的部分材料,改從珠海北運.”
珠海就是此前的鏡濠。嶺南冶金工業中心建立起來后,大家覺得鏡濠不好聽,想請皇上給改名。
朱翊鈞就取了珠海之名,取義珠江與大海相連之處。
珠江之名,嘉靖年間,廣東香山進士黃佐有詩云:“珠江煙水碧濛濛,錦石琪花不易逢。”
據悉因為廣州有一塊海珠石,所以大家把流經廣州,直接入海的這段江叫珠江,入海口叫珠江口。
朱翊鈞繼續說。
“重工業是一切工業的基礎,輕工業卻是跟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剛才你們也說了,江蘇、浙江最大的產業就是絲綢和棉布。
東南龍頭上海市,也是如此。
當初朝廷和少府監在滬州成立江南船舶局和江南制造局,進行重工業布局,最終目的就是支持上海織造局、上海紡織局、招商局、遠洋海運局為代表的輕工業和內外貿易。
朕曾經說過,灤州鋼鐵廠一個月不煉鋼,百姓們還不覺得如何。滬州棉布廠一個月不織布,百姓們會覺得棉布價格暴漲,衣服都要穿不起,頓時覺得民不聊生。
所以在朕和朝廷心里,灤州、珠海、太原和沈陽四大重工業中心非常重要,但是在百姓們心里,上海、天津、蘇州、寧波,才是他們最重要的。”
眾臣在靜靜地聽著,他們知道,這事關東南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自己能不能在仕途上再前進一步,就看能不能跟上皇上的腳步。
“此前,一切都是少府監在操持和主導,太府監輔助。到了萬歷年間,經歷新政改革,江蘇、浙江的民間企業蓬勃發展,尤其在絲綢、棉布、茶葉、瓷器四大樣的輕工業發展迅猛。
龍潭公和李云英(李鄂)的介紹你們也聽到了,占據的比例之高,讓人驚嘆。
民間企業在東南輕工業占據如此高的比例,讓京師朝堂里許多人感到不安,紛紛上疏,請求禁絕民間企業無序發展,擾亂市場。
太府監,還有戶部、翰林院,組織了多次研討會,觀點很一致,覺得民間企業進入輕工業企業是件壞事。
他們認為這些商賈工廠主,奸猾貪婪,做出的東西劣質不堪,既欺騙百姓的錢,又偷逃朝廷稅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