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三九章無妄之災(zāi) 少年人不管吃多少,過了很短的時間之后,總會重新變得饑餓起來。 他們的身體如同家里熊熊燃燒的火爐,需要不斷的往里面添加煤石才能繼續(xù)燃燒。 能得到食物的時候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過。 小郎總是很費簡牘,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學(xué)問需要簡牘來記錄,總之,他一個人用的簡牘比別人一大家子用的還多。 為此,家里不得不專門找了兩個沒有腿的傷兵來給他制作簡牘。 毛孩喜歡聽那兩個沒腿的老兵吹牛,說戰(zhàn)場上的故事,所以,平日里沒事的時候就會去老兵那里廝混,順便把他們做好的簡牘給小郎送過去。 “一定要把紙張做出來!” 這是小郎在連續(xù)搬了十幾捆簡牘之后咆哮出來的話。 毛孩自然是不懂什么是紙張,想問,又發(fā)現(xiàn)小郎的臉色很難看,就只好等下一次小郎不生氣的時候再問。 干完這些事情之后,毛孩就找了太陽能曬到的地方,準(zhǔn)備把小妹們藏給他的包子繼續(xù)吃完,畢竟,肉包子涼了就不好吃。 這時候在院子里吃包子是一樁很有風(fēng)險的事情。 危機不是來自小郎或者梁翁,劉婆,平遮他們,而是自己那群同樣時時感到饑餓的伙伴。 毛孩知道那種饑餓其實是一種假象,畢竟,一個時辰前才吃完一盆子肉湯澆米飯的人是沒資格喊餓的。 所以,毛孩準(zhǔn)備獨自享用這個小小的點心,吃這個包子,已經(jīng)超越了填飽肚子的范疇,這是一種享受…… 前幾年沒來小郎家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饑餓,現(xiàn)在,他只想一個人好好地享受一下,吃飽了之后又多吃幾口的愉悅感。 大門外面有三棵大松樹,冬日里落下了一地的松針,松樹上的松塔早就被采的差不多了,只有樹梢上的幾個松塔是留給居住在這三棵松樹上的兩只松樹的。 這三棵松樹上的松塔格外的大,里面的松子也比別的地方的松子大很多。 小郎很喜歡吃松子,他每回都把松塔才回來,用火燒開松塔,取出里面的松子用水煮,然后加上菜油調(diào)料沙子一起炒,這樣弄出來的松子好吃的要命。 毛孩將厚厚的松針聚攏在一起,然后滿意的靠在松樹上,曬著冬日里的太陽,從懷里掏出一個小手帕。 手帕是絲綢的,也不知道家里什么時候開始有制作手帕這個習(xí)慣的,凡是碎綢緞都會被小丫頭們拿去做成各色各樣的手帕,送給她們喜歡的人。 毛孩有些驕傲,這樣的絲綢手帕他有四個!這該是第五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