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功勛難辦-《大明第一太子》
第(1/3)頁
胡惟庸現(xiàn)在春風得意,雖然有楊憲的打壓,但是卻使淮西黨向著他靠攏了,畢竟李善長現(xiàn)在韜光養(yǎng)晦,文官集團能與楊憲碰一碰的只有他了。
朱標放下手中的紙張,朝廷現(xiàn)在的問題確實很大,最關(guān)鍵的是他們太過相信自己與皇帝的交情了,還是把朱元璋當成他們的大哥,一個起義軍的領袖。
還以為大家是好兄弟,都要講義氣,可惜這恰恰不是朱元璋希望看到的,他要建立的是一個有規(guī)矩有體統(tǒng)的王朝霸業(yè),而不是好漢扎堆兒的土匪山寨。
所以收回兵權(quán)是必然的情況,只不過權(quán)利這個東西一旦給了人家,就是人家的心肝脾肺了,一日都缺不了。
現(xiàn)在想要徹底收回來,不異于是開胸刨腹,彎刀割肉啊,自古誰掌握了這個東西能心甘情愿的交回去,沒有了權(quán)力,下面還有何人會百般討好奉承與你。
千古以來能有幾人能甘心放下權(quán)勢歸隱,此事不流血是解決不了的,朱標吩咐暖玉收好,然后起身到文華殿看了一會書。
朱標縱觀史書,發(fā)現(xiàn)殺不殺開國功臣,不是皇帝想不想的問題,而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一個開國皇帝,一般要具備幾個條件,才能不需要殺功臣。
第一是本身擁有雄才大略,打天下和治天下都是高手,如此就沒有功高蓋主的問題,麾下文武心悅誠服,這點朱元璋是具備的,還有秦始皇,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等人,漢高祖同志在這一點上就有些吃虧了。
第二是出身豪門,血統(tǒng)高貴,不要小看了這一條,在封建社會,這是非常重要的,正統(tǒng)觀念長期深入人心,在沒有既成事實之前,誰也不會相信一個草民成為皇帝的概率和合理性會比一個貴族要大。
在沒有平定天下之前,人們,至少絕大部分的士族會把你看成草寇、反賊,鄙視你、懷疑你、甚至反對你,而貴族造反就不一樣,大家比較容易接受他做新的天子,這就是固有的尊卑體統(tǒng)的問題。
這點朱元璋并不具備,他的出身可謂是驚掉一群人的下巴。而秦始皇和漢光武都是皇族,李世民是關(guān)隴李閥世家大族,跟隋煬帝還是實在親戚,趙匡胤家里世代為將,出身也是沒有問題的。
這點在古代其實很致命,朱元璋和劉邦就是吃了這個虧,世家大族剛開始都不買他們的帳,導致人心浮動,讓他們擔心自己之后會不會二世而亡,畢竟秦朝的教訓就在眼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