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朝議-《大明第一太子》
第(2/3)頁
殿內突然沉寂起來,御史言官紛紛皺眉,一些不是淮西出身的文官們也是忌憚的看著常遇春的背影,此人威蓋天下,現又執掌京營,恐非江山社稷之福,稍有不慎就是外戚之禍。
不少心中都打定主意,回去后就要上密奏,雖說間不疏親,卑不謀尊,但身為人臣,豈能避強惜身,見國朝隱禍而不顧?
朱標也是有些意外,不過倒沒覺著怎么樣,將常遇春調回來,是他們父子經過數年的考量以及觀察后才做出的決定。
自己這位岳丈,有統軍伐敵名揚天下彪炳青史的野心,但沒有篡位稱帝的野心,現有的一切都讓他十分滿足,尤其是女兒外孫的存在,更是讓他成為最希望維持秩序的人。
常遇春不會犯蠢,帶兵打仗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凡能統軍的大將,就絕不是愚笨之輩,他或許在某一方面有不足,情商可能不高,但智商絕對不低。
就如藍玉,誰敢說他愚笨,最多說他桀驁不馴,歷史上他死也不是因為這個,只是因為運氣不好,朱標走的早了而已。
朱標要是走的早了,那你這個人是忠順溫良還是桀驁不馴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那個作亂的實力,如果有,那死的就不冤。
“趙愛卿,京周幾座大倉內的存糧可都齊全?”
面容有些疲憊的趙文景出列道:“微臣昨夜親自去抽驗了三座大倉,存糧齊全,只有數個糧窖內的千余石的存糧因保存不善受潮,臣以責罰負責官吏。”
“很好,趙愛卿辛苦了。”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大倉存糧齊全,一是靠朝廷肅清吏治,二就是靠戶部尚書監管有方,若是原先,這么突然的驗倉調糧,不來個失火燒倉就怪了。
“兵部大都督府有何看法。”
兵部尚書及常遇春輪流發言,中心思想就是一個字,打!
朝會就是統一思想論調的地方,自然不可能就聽某一方的,得給人發言的權利,否則還上朝做甚,直接下令就好了。
在朱標的點名下,中書省各部尚書及御史也是依次發言,倒也不全是固守反戰,也有不少官員支持守一波,然后發兵掃蕩草原。
他們認為大明打一仗供給后勤都難,更別說草原了,急切的同蒙古決戰是下策,這正合他們那邊的想法,應先守后攻,等他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才是上上策。
就在這時殿門外又響起一聲有遼東軍情急奏的聲音,有幾個心思靈敏的面色一下就難看了起來,這個時候絕不會有什么好消息。
“ 傳。”
一道風塵仆仆的身影在兩名府軍衛的陪同下快步走了進來,行禮后從背后解下密報呈上,劉瑾走下去接過檢查一遍才送到朱標面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