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四先生-《大明第一太子》
第(2/3)頁
其內不談開國勛貴,浙東文臣也有不少,只是后來在京中的因劉伯溫及楊憲失勢倒臺被貶趕離京城任職地方,數年來撫民安邦政績斐然,但職位隱隱也都到了瓶頸。
地方官員政績資歷夠了后,要么升遷入京,要么就是封疆經略一方,京中向來是淮西一系的自留地,他們入京無異于自投羅網,那么就只剩下另一條出路了。
尤其即將卸職的可是浙東領袖,這個位置如果不是自己人接上,那浙東一系可謂是損失慘重,在朝堂的發言聲將更加微弱。
陳佑宗低聲應道:“便是有也不敢在臣面前表現出來,何況他們本就不該有,提拔貶黜皆出于上,為人臣子豈能因此而怨!”
“不敢不代表沒有。”
朱標略微陷入思索,朝堂之上必須要有平衡,目前淮西一系已然是一家獨大,一家獨大還可以容忍,可朝廷上若只剩下一個聲音,那絕對是不行的。
這也是為何楊憲倒臺后浙東一系看似折損無數,實則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大多都是被貶到了地方要職。
如果不是朱標插手,劉伯溫的位置老朱必然是安排浙東一系的官員接手,一個封疆大吏才有資格扶佑黨羽,抵抗來自中書省及軍方的壓力。
現在這個位置沒有了,朱標無論是出于安撫還是平衡的目的,都有必要提拔一個浙東一系的官員入京任二品以上的職位。
可現如今想來,浙東一系還真就是無人可用了,沒有一個有能力有威望在京中站穩腳步的。
不由嘆了一聲:“可惜章溢先生去的早,南陽郡侯更不用提了。”
章溢曾任御史中丞、贊善大臣、太子贊善大夫,真正的人杰王左之才,朱標還記得年幼時曾聽他講學過《大戴禮記》和《宗室六箴》,有師生之誼。
只是當時戰事多變,才不過月余章溢就被老朱傳喚回前線隨軍參謀,直到開國,朱標都沒有機會再聽他講學,如今想來深以為憾。
倒非先生宋廉講學的不好,只是這兩位先生完全是兩種風格,若真論起來宋廉的風格較為常見,畢竟很傳統,而章溢的則是少見。
鴻翥章公,鷹揚其猷,虬髯戟張,稜稜紫眸,再集鄉旅,遏懲窛仇,出入風裁,三事允修。
朱升曾評“劉基、葉琛、章溢,皆王左才!”
老朱昔年便是聽此言,重禮親誠請這幾位出山相助,只可惜天妒英才,洪武二年,其母病逝,章溢悲傷過度,感疾益深,殮葬時親自背運土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