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宗子-《大明第一太子》
第(2/3)頁
…
謹身殿中朱標看了遍納哈出的書信笑道:「父皇這下是出氣了吧,若是遼東那邊的官吏都準備好了,便開始加恩安撫吧。」
「云南遼東都收復了,除非也速迭兒發瘋,否則最好數年不要動兵了。」
「咱前幾日已經派遣韓宜可吳伯宗去遼東了。」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道:「你的高麗不管了?
「若是還需要從我大明調兵,那兒臣豈不是白耗費這數年之功了。」
自己兒子這么說,那必定是不會有什么差錯,朱元璋相當滿意,雖據大勢,但能不費刀兵之力而謀取一國,無論怎么說都是能力超凡了。
「那就好,自打開國就說要休養生息,可這幾年卻還是沒少四面用兵,上至朝臣下至黎民,皆是疲憊不堪了。」
父子倆交談一會兒后便開始批閱奏章
,朱標手中是西安衛所奏,故元參政保保都事盧庸所部將校二十人、軍百人、民一千戶、馬三百一十四匹、牛四十頭、駝五十只來降。
這樣的例子自大開國后數不勝數,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元朝剛敗退的時候,大明攻勢兇殘,許多已經跟元朝中樞失去聯系的官員將軍都帶著自己的麾下四處逃避。
藏的了一兩年藏不了三年五載,何況上千人的吃喝嚼用不是那么好供給的,再如何也比不過在中原時的日子。
因此無論是逃到西北的或是逃回草原的,總有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領著部曲歸降的,大明也早有一套應對之策。
早在《奉天討元北伐檄文》中便明確提到,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愿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按照如今的規矩,蒙古色目人等來降,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體擢用,比聞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其子孫相傳,昧其本源。
必須是要改姓名易風俗,禁胡服胡語,未婚者,男娶漢女,女嫁漢人,務要兩相情愿,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朱標批復「自凡有來歸者,爾等善撫綏之,有欲住者,擇善地以居之,便其畜牧,有欲來京者,則善人以送之,毋使失所,另征召盧庸入京封賞。」
戶部奏,山西大同都衛屯田二千六百四十九頃,歲收粟豆九萬九千二百四十余石,其屯軍月糧請依狹西屯田之例月減三斗。
朱標批復「大同苦寒士卒艱苦,宜優之月糧且勿減,待次年豐熟則依例減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