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歸附-《大明第一太子》
第(2/3)頁
大明對治理百廢待興的河山太有經驗了,朝鮮百姓此時也早就一切都看淡了,這幾十年風云變幻,他們現在只在乎能不能活下去,其余的早都無所謂了。
齊王朱棣也終于卸下擔子回京,可以陪一陪自己的嬌妻幼子,大婚兩年有余,長子出生也有數月,每次都是來去匆匆。
………
洪武十二年二月,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李貞薨,天家這位僅存的長輩就此逝世,早就有所預料的朱標換上劉瑾準備好的素衣麻服,鎮定有條理的吩咐起諸事,并遣人回宮報喪。
表兄李文忠已經在趕回來的路上,可到底是沒趕上,就只能是他來幫著操持后事,冬日難熬,八成的老人家都是亡故在這個季節,李貞垂病后朱標幾乎每日都要親自來探視,今日見了便有預料,一直等候到其回光返照留下遺言后安然逝世。
沒一會兒朱元璋就趕來了,其實昨日便來看過,只是李貞一直昏睡不醒,老朱手上又有朝鮮北疆都有軍政要務等著處理,因而倆人終究是未能告別。
老朱面色悲涼,仔細的問過自己這位姐夫的臨終遺言后嘆息道:“標兒,咱又沒了一個親人。”
朱標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默默的站在父親跟前,沒一會兒老朱就調整好狀態了,再一次認真的看過遺容后沉靜的吩咐道:“輟視朝三日,追封隴西王,謚恭獻,葬于盱眙縣靈跡鄉斗光山之原,從長公主兆。”
顯然朱元璋對自己老姐夫的離世也有所準備。
“諾。”
從王例,那么后事哀榮就很風光了,自然也就要停靈許久,可以等到李文忠趕回來親自送葬。
不知是否是因今冬苦寒,一月之內,除了李貞外,還有中都國子監正貝瓊,臨江侯陳德逝世,朱元璋甚為悲痛。
因而發現各州府縣與戶部往來文書之間,竟有空印之說,也就是地方為了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與戶部的完全相同,可以順利交差,而備好空有印章的白紙到戶部核算完后再添寫數目,這是自前元起的慣例。
皇帝盛怒,認為這是欺罔行徑,長此以往必將如元末那般吏治腐化,在早朝上歷斥如此行徑,當朝下令,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一時就連御史們都不敢諫言。
只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太子,太子冠禮后便在下顎留起了短須,看起來甚為莊重肅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