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帶上她的眼睛》《贍養人類》《贍養上帝》《全頻帶阻塞干擾》。光看名字,向朱湘有兩個感興趣的。 就按照順序看,瞅著第一篇,開頭挺有氣勢,主人公“我”找主任請假。 “那么代價是什么呢?”向朱湘也想請假去詩和田野,主人公的代價是旅行要帶一雙眼睛。 [所謂眼睛就是一副傳感眼鏡,當你戴上它時,你所看到的一切圖象由超高頻信息波發射出去,可以被遠方的另一個戴同樣傳感眼鏡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帶著他的眼睛一樣。] “這應該就是軟科幻的核心設定。”向朱湘心想,相比其他軟科幻都觸及靈魂科技,設定弱了點。 但再高科技的描寫,沒對應內容也是白搭,關于小巧的設定,短篇有條不紊的描寫,我帶著“眼睛”,四處旅游。 如果在第一幕里邊出現一把槍的話,那么在第三幕槍一定要響,向朱湘想到契訶夫的話,描寫里她似乎對一切都十分的“珍惜”。 她會給“我”看到的每一朵花取名字,甚至讓“我”覺得厭煩,打斷我的睡眠時間,就為了去看月亮。 槍響了! 她是落日六號幸存的地航員,那是向地心探索的地層飛船,當前正處于距離地面幾千公里深的地幔中,飛船被包裹。 最為關鍵的是,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同船地航員用生命為代價完成了任務把航行日志發回了地面。 向朱湘沒想到這一聲槍響不是手槍,是機關槍啊! 飛船采用中子材料,外殼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壓力,生命循環系統還可以運行五十至八十年,她的余生將在不足十平米的操控室度過。 并且中微子通訊設備的能量已經耗盡,也就是說“我”帶著傳感眼鏡旅游的幾天,是她最后見到地面的情況。 難怪,她會給每一朵花取名字,難怪她會因為來不及看月亮而哭泣,難怪她會…… 她發回來錄音的最后是,“我現在已適應這里,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著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朵我起了名字的小花呢。再見。” “我……”向朱湘沒防備了,真的沒一點防備啊。 最恐怖的不是死亡,是極致的孤獨,一個人被困在周圍溫度高達五千的地心,別說生物了,連空氣都沒有,要獨自過完余生,完成研究。 “太狠了吧,為什么最后見到地面的機會也是沒有日出的早晨?” 沒錯,那一天下雨了,她自始至終沒能再看一次普通人天天能看見的日落。 向朱湘感覺到揪心,“閉上眼睛就能看見大草原……以后幾十年都只能靠著回憶活著,這作者簡直心狠手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