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73章 雄文!-《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第(1/3)頁

    李旭南是市局領導,具體是管什么的,不細說了。

    大作家的一舉一動都能帶來極大的影響力。更有甚者被譽為是民族的脊梁,比如地球和平行世界都存在的狄更斯。

    盡管顧陸的影響力還遠遠沒達到如此夸張地步,可有一說一,他在渝水繞城之地,是非常有牌面的。

    他的一舉一動不單單是引起互聯網熱議,市教育部門也聞風而動。

    看看能有什么效果。

    有三分好,就吹到五分。有五分好,必須報道十分。

    “老常真是聰明人,有優勢就知道利用。”李旭南笑著和同事分享。

    “聽說你們部門已經開始行動了。”劉副局開口,后者點頭。

    他們部門開始寫《青年的積極健康表現方式——以八中為例》。就這熱度,上個電視臺霧都新聞沒毛病。

    “這次事件不具備普遍性。哪怕高中資金充裕,但顧陸這樣的學生卻只有一個。”劉副局說。

    “有一個就不錯了。”李旭南回應。

    熱度發酵兩三天,霧都的初高中,乃至大學都有議論校刊《少年》的。

    甚至有學生開始討論起,霧都高中之間的作文排名。

    “八中肯定第一,有顧陸在”“可不一定,排除顧陸這個外掛選項,我感覺八中守不住榜首位”“你沒看最近的幾次的征文活動嗎?巴蜀中學遙遙領先”……

    學生群體非常容易發酵出莫名其妙的東西。養臭水、收集煙殼等,本質都是閑著無聊。爭論高中之間誰更強,也差不多。

    “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校刊嘛,好像誰稀罕一樣。”

    線下的本校審稿,比較得罪人。許多人都和李古圓鬧掰,當下說話之人是前面和湯圓有分食之交的朋友大黃。

    校園詞典解釋分食之交:甭管有沒有交情,瞧見對方在吃東西,都可以上前分享。

    “你不稀罕你投稿做什么?”呂平聽見了,在旁邊冒一句。

    這話提供了真實傷害,大黃語調提高,“你不是也沒過嗎?大哥不說二哥。”

    “我沒過是我水平差,還該繼續努力。”呂平說,“總之一句話,菜就多練。”

    哽住,大黃說不出話。

    見其還不服氣,平頭哥冷笑,“你知道我是誰嗎?”

    “?”大黃看著比他高一個頭的同學。

    “我的作文差到可是連顧陸都救不起來!”呂平自豪地說。

    不是,這個事情有什么好驕傲的?大黃不理解。

    “看文章誰更強我不行,但看同類,誰沒有寫作天賦,我一看一個準。”呂平說,“我的眼睛就是尺!”

    就是在互聯網議論,霧都萬眾矚目之下,八中校刊《少年》,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晨發布了。

    5月27號,文學史會記得這么一天。

    教育部門的領導李旭南下班回家,瞧見做作業的兒子李向北。

    他問:“校刊《少年》你知道嗎?今天發布了。”

    “當然知道了,我們學校也有七八本。”李向北停下筆,理所應當的回應。

    他詫異于校刊的發行能力,李向北就讀九十四中初中部,距離沙區的八中有段距離,雜志是怎么送過去的?

    “那你看了嗎?內容怎么樣?”李旭南問。

    “看不到壓根看不到,就幾本雜志在各班之間搶瘋了,我壓根沒機會看。”李向北實話實說,“伱是不知道,那場面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臥槽那叫一個夸張。”

    “別臥槽臥槽,你還在讀書,怎么能出口成臟。”李旭南糾正。

    沒錯的,這是校刊的缺點,哪怕再怎么出名。沒有出版許可,《少年》就是不能在外面售賣。甚至連教育部門的大人,想要看看都沒辦法。

    不過好在,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常校長全力支持下,特別找了一家工廠印刷校刊,完事直接由郵局寄到霧都主城區的高中和初中。

    這才是九十四中能夠在當天就拿到的原因。

    “錢”是校方出的,覆蓋面積是李古圓去談的。

    可讓校刊石破天驚的,就是顧陸本人。

    “爸,你是不是對八中校刊內容特別好奇?”李向北突然問。

    “有些好奇,但不多。”李旭南回應。

    李向北神秘兮兮地說,“爸,你只要多回來陪我和老媽吃幾頓,我就讓你馬上看到。”

    此話一出,讓李旭南沉默片刻,“最近工作很忙。忙完這幾天,我一定早下班。”

    “一言為定!”李向北從書包里拿出一本雜志。

    相較于市面上的雜志,沒有條形碼,也沒國內統一刊號。除此之外,就是出版刊物水準。

    封面是一個人物剪影,揮動拳頭,口中好像還要說著什么。

    左上角是雜志名,以及八中校徽。

    “《少年》,封面是少年積極向上,呈現表達訴說狀。寓意不錯,符合國家的大方針。”李旭南心里想的后一句話才是關鍵。

    這個剪影,拍攝者是顧陸,臨時模特是田笑。至于為何要是田笑呢?也沒特別的原因,主要是田笑手指長,從剪影的構圖和角度來說更好看。

    “你不是說這校刊很搶手,看不到嗎?”李旭南問。

    “是很搶手啊,但我還是在混亂之中搶到一本。”李向北說,“畢竟我可是我們班的班長。班級里的重要財產,肯定是要由班長帶回家保存。”

    “有道理。”李旭南拿著雜志回書房,留下一句,“早點完成作業,今天請你和媽媽出去吃。”

    “保證完成任務。”李向北大聲回應。

    實際就這樣,《少年》雜志搶得很火熱,但并未有多少學生在意內容。

    這感覺怎么有點像后世的飯圈文化,有的粉絲也不聽哥哥的專輯,就只是夸夸買,幫忙刷數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