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好多人低頭開始搜索顧陸這篇散文的全文。 “顧陸顧陸,這就是他心中的祖國嗎?少年中國!”蕭乾內心激動。 “我要往往死里學,我們少年已經沒有退路了。”社牛兄弟心情澎湃,“我一定會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所以你準備每天學多久?”蕭乾好奇的問。 社牛兄弟說,“1小時!” “……”蕭乾無語,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少年中國說》他能記一輩子。 現場有兩人和顧陸認識。 她們是萬萬沒想到,跑來中戲看表演,還能聽到顧陸這名字。 伴隨著人潮退去。 “表弟的文筆是真的好。”穆雪說,“我現在相信我爸爸的話了。” “什么話,叔叔說什么?”兆茗茗問。 “顧家那一支祖墳是埋得好,祖墳冒青煙了。”穆雪說。 “這是祖墳冒青煙的問題?祖墳被天打五雷轟才能出個顧陸吧。”兆茗茗又說,“還得是表弟啊!果然,我更想當大作家!” 穆雪無語,你這玩意一陣一陣的。當真是符合大學生的精神狀態,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說起來,剛剛的演講,你拍下來了?”穆雪問。 “當然拍下來了,本來就是為了……啊,我要牛逼了!”兆茗茗好像是突發大病,尖叫! 之所以帶相機,是因為兆茗茗也學顧陸,成為了嗶哩嗶哩的up主。 五月青春藝術節的這幾日,兆茗茗靠著拍攝校園歌唱比賽,漲了四五千小粉絲了。 “小雪,我說如果,我只是說如果,如果我把今天拍攝到的校長演講,然后齊聲大喊,剪輯發布,會是什么效果?”兆茗茗問。 嘶——穆雪倒吸一口涼氣。 另一邊,中戲的教師樓。 “校長你這次演講真厲害!” “這個閉幕式致辭,我感覺可以寫在校史上。” 宋思源下來,老師們紛紛夸獎。這次倒并非是商業夸獎,確實好。 “顧陸就讀的八中校長是誰?”宋思源擺了擺事宜低調,他在意另一件事。 這誰知道?老師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運氣是真好。”宋思源感慨。 “八中的校長叫常遇冬。”副校長搜索,并且道,“我還搜到了一篇文章。” 副校長把手機拿給眾人看[八中對顧陸的寬松教育,是在毀了這位天才]。 文章發布在《渝報》上,由一個當地比較著名的作家發布的。 里面說了顧陸不用上晚自習,然后還不用做家庭作業的事,經常在課堂上睡覺。這一系列的不知道從什么地方打探到的,有真有假。 然后舉了很多,因為疏忽管教,從而成績越來越差的學生例子。 并且還做出預測,這樣下去,顧陸一定會泯然眾人矣。 文章發布時間是半個多月前。 “這就很不對,”副校長說,“因材施教,有特殊天賦的學生,肯定是要特殊對待。” 另一位老師也贊同,“顧陸要是我學生,上課睡覺,我都要問他冷不冷,萬一空調開太低,感冒了怎么辦。” “作業還是要做的,我幫忙做其實也沒關系。”胖點的副校長說。 校長宋思源總結,“特事特辦,不能太教條化。至于太過寬松泯然眾人矣。哪怕從現在開始,顧陸就沒有任何作品產出。他也已經是二十一世紀文壇最大的天才。八中的校領導做得沒問題。” 都認為沒問題。 這批評的作家是什么妖魔鬼怪? 大概說說懂事的八中校領導。 蓬蓬—— 門被敲響。 “請進。”常校長頭也沒抬。 門打開,來人是顧陸,常校長放下手上的事。 “顧陸同學有什么事?”常校長比任何時候都和顏悅色。 “校長,我想拜托一件事。可能有點過分。”顧陸猶豫片刻,還是開口。 別說有點難,校刊攜《少年中國說》之勢,這么大一個“蝦仁肉松火腿腸全家福餡餅”砸下來。你拜托的那一件事,就算讓他跪下,也沒問題! “八中是什么地方?八中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園。有什么需求盡管說,沒條件我們創造條件也會努力辦到。”常校長這話就很重了。 一般情況,他們這類社會人,都不會把話說滿。“盡量”“原則上可以”“原則上我沒問題”“盡力而為”等詞匯經常掛嘴邊。 顧陸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沒問題,雖然這件事比較難辦,但顧陸你既然提出來了,那肯定是有你的道理。”常校長說,“你把名單給我,我馬上就和他們的班主任打招呼。” 比他想象中還要順利,顧陸來前已打印出來了,遞給校長。 “好的,安全方面有問題嗎?”常校長說,“用不用叫兩位老師?” “不用,我會注意的。”顧陸說。 常校長點頭,“顧陸同學還有其他問題嗎?可以一并提出來。” “沒有了。”顧陸說,他也不打擾校長辦事,因此說完事情就離開了。 咕嚕大王以前在有第八監獄稱呼的八中是橫著走,現在他甚至可以讓校長背著他走! 待顧陸走后,常校長看著學校的社團名單,后面標注有社團的活動資金。 即便刊物社已經是第二高經費的社團,但常校長還是感覺有點少。 “再增加個百分之一百二吧,也不能太多了。”常校長自言自語,“太多了也不好寫報告。” 國旗儀仗隊以前是八中最具有政績的社團,但現在變成了才創立的刊物社。 時間:下午 地點:教室內 人物:10班的同學們 “轱轆哥,我們刊物社什么時候招新?” “你看我能去嗎?” “就我們經常尿一個槽里的關系,肯定要加我一個。” 不少人想參加刊物社。倒不是真的對出刊有興趣,主要是有面兒啊。 戚采薇應該是最早報名的一個,但此時此刻她沒跟著起哄。 因為她感覺自己沒那么多時間,之前拖累了文學社,加入刊物社,說不定也會拖累顧陸。 “這學期就算了,下學期我就有時間了。”戚采薇心里想著,她自己都沒注意到,自己嘴角的笑容有點勉強。 “要應聘的話,等明后天,我們社團會出一個細則。”顧陸回答。 確實要招人,否則根本忙不過來。 幸虧湯圓可以一個人當三個人使。 計劃趕不上變化,按照對刊物社的原定計劃,審稿團隊是集齊其他高中的人。 分點“權利”出去,校刊才能走進其他學校。 可現在,《少年》一炮而紅了。完全不需要這樣做,因為一刊難求。 當務之急是是要組建一個審稿團隊。光是李古圓和顧陸兩人,時間是真不夠用。 關鍵是也不好找。 因為決定稿件是否通過,還是要一定知識儲備。 刊物社招人是明智的。 第一期名號已經打出去了,第二期就有好多人想投稿。 都知道沒有稿費也想投。 為什么呢?因為這是精神,這是青年人的朝氣。 “少年強則國強,感覺高中校刊《少年》,承載不了這么大大因果!在人人日報上才合適。” “我相反,覺得在新開班的校刊上正合適。因為顧陸是少年,而這也是他寫給其他青少年的。” “少年中國說,校刊叫《少年》,我想去投稿了。鄙人寫文方面還是比較有本事。” “想得美,人家是高中校刊,只接受高中、初中和小學的稿子。而且我感覺,質量挺高的。除了王炸,《未能知道的花名》寫得挺好,我還記得作者叫李古圓。” “質量高不高無所謂,給你擺個事實,《少年中國說》的存在,這個校刊,往后五年八年十年哪怕再差,這校刊也會一直存在。因為少年中國說!” “初中也能投稿?渠道在什么地方,外省的可以嗎?我讓我孩子試試。”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