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你去研究-《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第(1/3)頁
咕嚕大王歷盡磨難,嘗盡人間苦,熬過夜漫漫……陳教授腦中響起了一段不知道從何處而來的旋律。
但作者年少時的經(jīng)歷都會在作品中體現(xiàn),陳教授認為,在《借東西的小人》中尤其明顯。
“教授,您沒事吧……”學生小智見老師好像柱子一樣杵著兩三分鐘了,不由出聲提醒。
“熊智?哦。”陳教授目光的焦距逐漸回歸正常,“熊智啊,你小時候對家外面,有一個什么樣的想象?”
面對突如其來的教授詢問,學生身體瞬間緊繃,明顯是當做老師的考題了。
“對于我來說,應該是好奇和未知的,”小智認認真真地回應,“小時候對社會其實是沒具體印象的。”
“是這樣的。”陳教授默默點頭,所以要經(jīng)歷了多少苦難,才會認為外面充滿人類的社會非常危險?
廣外陳教授,他創(chuàng)立“顧學”,并且還有“顧陸特殊風格的形成”這門課。是權威,但并非唯一權威,因為伴隨作家知名度越來越高,投入研究的學者越來越多。好比《人民文學》的主編,還有重大,也開了關于顧陸相關的課程。
“教授怎……”
小智還未問出口,陳教授就直接說,“《借東西的小人》看了嗎?”
“還沒有來得及,但書已經(jīng)買了。”小智馬上回應,并且說,“顧陸老師的作品,我感覺短篇比長篇的文學性更好。”
“這個角度不錯,即便是幾年前在故事會和歲月推理上發(fā)布的奇聞故事,文學性也是有的。中篇《平面國》《小王子》也好過嫌疑人、來自新世界。”陳教授對顧陸作品是如數(shù)家珍。
“可以寫篇論文給我看看,”陳教授說:“試著分析一下原因。”
我?分析原因?小智愣神,但教授都開口了,他肯定只能點頭答應。
在學生離開辦公室后,陳教授打開電腦,查看起媒體朋友發(fā)給他有關顧陸的新聞。這新聞報道是直接被《霧都日報》主編壓下來的。
“這是要作妖啊。”陳教授瞇著雙眼,想著有時間去霧都一趟。
回到圖書市場。
[新童話]系列是給平靜如水的市場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特別是顧陸的那部作品,完美展現(xiàn)了什么是排面。
“最美鄉(xiāng)村:地板下小人眼中的華夏鄉(xiāng)村。”——華夏新聞網(wǎng)
“《借東西的小人》有機會被編入小學教材。顧陸是家長眼中的好孩子嗎?”——人人日報
“為什么有的孩子聽話,有的孩子叛逆,從顧陸新作分析兒童心理學。”——某營銷號(是賣課的,不提名字了)
“天才第一步,除了紙尿褲,還有看好書。小學語文1-6年級《必讀》完整書單。顧陸占據(jù)三本。”——當當網(wǎng)
就各領域都要蹭一手熱度,甚至剛開始最美鄉(xiāng)村是講述“金山銀山不如青山”的政策,主要講述鄉(xiāng)村建設,也提到顧陸新書。
“喬喬,還想著要超過顧陸老師嗎?”杜木垚調侃地問。
兩人約著吃飯,路過一家書店,書店把[新童話]系列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一個大平臺。而《借東西的小人》又占據(jù)了大平臺的一半位置。重中之重。
“其實,是我之前說話太大聲了。”喬漫水說,“在我看來,這本書號稱孩童的鄉(xiāng)村誘捕器,一點也沒夸張。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但根本寫不出那么有趣的農村。趣味和質量,我都是服氣的。”
“其實我真的好奇,這項目是怎么請動顧陸的。”喬漫水說。
“嗯……還不是我們長江兒童出版社,三顧茅廬的邀請。”杜木垚也是敢吹。
“方便打聽一下,他的版稅是多少嗎?放心,你告訴我,我絕對不告訴別人。”喬漫水想找一下打擊。
“是一個比較恐怖的比例,你還是別打聽了。”杜木垚回應,兩人關系特別好,所以他才悄悄告知了。
“哈?百分之二十三?!這也太高了吧,出版社掙錢嗎?”喬漫水他自己拿的是十四個點,已經(jīng)是相當不錯。
是恐怖啊,國內最高,沒有之一。
“破五十萬銷量就掙錢,而顧陸老師哪本書銷量不破五十萬?況且你是不知道,這個版稅率,多少出版社想給,都還沒這個門路。”杜木垚說。
版稅這東西是出版社真金白銀的讓利,所以一個點就是一個境界。喬漫水更直觀的感受到,顧陸和自己不在一個緯度。
《借東西的小人》連續(xù)數(shù)日霸榜線下書店和線上平臺的圖書銷售榜冠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