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顧陸說,“陀老也有《荒唐人的夢》《小英雄》《圣誕樹和婚禮》《別人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這些精彩的短篇。同樣,托爾斯泰長篇更是出名。長篇和短篇沒有高低,再厲害的短篇巨匠契科夫、歐亨利也不可能用精煉至極的文風創作長篇。托爾斯泰也不可能在短篇中進行長視野的布局……” 《人民文學》的專訪差不多就到這里,最后顧陸提到毛熊國的文壇爭論,比顧陸關注時,更離譜了一點點。 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估計沒想到,自己死了還會被這樣利用。 《祖國紀事》《各民族友誼》《涅瓦》《新世界》《旗》等文學刊物,也是推波助瀾的狀態。 詳細說說《新世界》吧,在蘇聯時期就是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刊物之一,很多大作發表在上面。比如,《靜靜的頓河》就在這上面發的,故此世界范圍內都具有相當的名氣。 之所以特意挑出來說,是因為《新世界》是顧陸投稿的地方。 一封新郵件《三大師之一》。 “噢,我們毛熊國的朋友顧陸先生的投稿,他是想為托爾斯泰戰隊增加火力了嗎?” “亂吧,火焰就是要燃燒起來,要帶著破壞性才旺盛!毛熊國的文壇,一直都是小火苗,現在有目光,有話題,有新生力量。” 主編先生博達夫聲音非常的洪亮,其余刊物推波助瀾是為何說不準,但他正是為了這原因。 毛熊國的年輕人……博達夫都有點無奈。 說一句反直覺的話,經常看書的人應該也有覺察,上個世紀或者是2010年之前,歐美文壇是大神輩出,從作品質量上是領先國內的。 但近年來,歐美青年作家(三十五歲以下)都是什么鬼,質量是遜色于國內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全球范圍內作家濾鏡的削弱。年輕人甚至覺得成為網紅都比成為作家有吸引力,再加上娛樂手段的多樣性,讀者也變少了。 相反,國內由于自古以來的文化原因,即便作家濾鏡大幅度削弱,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正是如此,華夏青年作家水平,普遍高于歐美,包括毛熊國在內。 毛熊國的統計部門,做過一項調查,15歲的學生,每年看課外書的數量在,百分之八十七在3本以內。 “博達夫先生,我們一定會被上帝懲罰。”新世界刊物的審編謝爾蓋看著自己工作的刊物,以兩位文豪的名字,我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