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反林大戰”第一節戰罷,缺兵少將的尼克斯以39比31(客前主后)落后狀態奇佳的勇士8分。 雖然籃球比賽從來不是一場論,也更不會是“一節論”,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科爾,這位“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昔日的隊友,在今年總決賽G1戰首節,從真正意義上“限制住”了林易。 從數據上看,首節戰罷,林易拿到了23分,占據了尼克斯首節總得分的75%,怎么都不該說勇士“限制住”了林易。 可是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于正在關注著這場比賽的其他球隊教練、技術團隊人員而言,勇士確實是過去這幾年里,真正意義上對林易實行了“林易法則”的球隊。 要知道,林易進入NBA已經有7個年頭了,除去新秀賽季外,從他生涯第二季開始,他便一直是聯盟各隊研究的頭號難題。 早在幾年前,馬刺隊的主帥波波維奇便說過,林易和三體一樣,都是無解的難題。 要知道,諸葛-忽悠-波波的這番話可沒有半分忽悠人的意思。 因為要是林易這道題有解的話,吾皇也不會駕鶴西去了......啊呸,吾皇也不會去給科比拎包了。 如果說喬丹當年打哭了一票超級球星的話,那好歹在喬丹年輕時,他也是被一堆“老流氓”教育過的。 可是林易這比是真的不講道理啊......除去新秀賽季被綠軍三流氓調戲過之外,林易的職業生涯簡直就是一部《籃球開掛簡史》,一路見神殺神、遇佛殺佛,什么小皇帝、世界第一鐵匠? 而且講道理,就林易新秀賽季尼克斯的那套陣容,要是真把綠軍給過了,然后再去拿個總冠軍,那也實在是太沒天理了。 所以說,盡管“反林聯盟”年年針對林易,但是林易這貨也總能處處給你制造驚喜。 事實上,《林易法則》并不是由科爾率先提出的,但是理論歸理論,實際操作那得是另一碼事。 比如說,就算你把馬龍的發球原理告訴他的對手,可是該接不住的發球,你照樣也接不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想要實行“林易法則”,首先你得有幾個關鍵因素。 第一個關鍵因素便是你得有一個移動能力不俗的大中鋒,那種跑轟年代,2米出頭,天天喊著追夢的過渡貨可不行,因為林易人的身高在哪兒擺著,沒有大中鋒,人真要往里硬鑿,你拿什么去抗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