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作為文人,誰不想名留青史? 楊嗣昌和侯氏兄弟能想到的,幾家書院的高層自然也能想到。 楊嗣昌和侯氏兄弟都是人中龍鳳,自然也能揣摩出這層意思來。 單單是青檀書院是不足以講這場講學切磋效果發(fā)揮到最佳,如果崇正書院加入進來,那就不一樣了。 一旦這場盛會如期舉行,進而達到了預期效果,真正的大周四大書院是不是就可以因此定名? 那作為其中的“始作俑者”,或者說“始作俑者”的一員,沒準兒也會在書院院志里留下一筆。 某年某月某某參與籌辦了某某士林大師與某某的登壇講學傳道盛世,巴拉巴拉,如何如何,濃墨重彩這一筆中有你的名字,足夠你子孫后代都能受其恩澤了。 沉吟良久,楊嗣昌終于點頭。 “紫英賢弟,既如此,那愚兄和若谷、若樸亦要回書院向山長和掌院他們報告,希望此次傳道切磋能成為我們順天府乃至北地士林的一場盛會,你我四人能參與其中,幸甚至哉。” 幸甚至哉,那還不得歌以詠志? 馮紫英嚇了一大跳。 他可沒有曹植七步成思的本事,這楊文弱可千萬別興致大發(fā),非得要就就此事拉著自己當即賦詩一首,那可就把自己給憋住了。 好在楊嗣昌心思也沒在這上邊,估計也是早已經(jīng)飛回了書院,琢磨著如何向崇正書院報告,自家如何參與其中去了。 “父親,真的是文弱兄他們,好像他們在和那個馮紫英爭論什么,……”少年郎忍不住鼓足勇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好歹自己也是崇正書院一員,不論勝敗也當與文弱他們站在一起,“父親,我要過去和文弱他們在一起,……” 沈珫見自己兒子滿臉通紅的神色,有些好笑。 他當然看得出楊嗣昌和侯氏兄弟他們與馮家兒郎的爭論沒占到什么上風,不過這等學子之間的爭論其實并非壞事,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能從不同角度來檢視自己的不足,只要保持著君子之爭的風度,大家心胸開闊一些,就是好事。 “嗯,去吧,不過不要沖動,我看他們也只是爭論問題,別弄得視若仇讎一般,日后還要相見,……”沈珫微笑著點頭。 “是啊,阿弟心胸當放寬廣一些,楊文弱和侯氏兄弟既然都是你們書院佼佼者,而這位馮家哥兒能與他們爭鋒,想必也非同凡俗,多認識一個朋友也是好事。”少女也鼓勵少年,目光卻依然望著那邊,“你看,他們現(xiàn)在不已經(jīng)握手言歡了么?” 此時正是馮紫英拉著楊嗣昌大談特談其父巡按浙江情形時,楊嗣昌和侯氏兄弟都只能拱手傾聽。 少年稍微一頓足停留,想要在看看情況究竟時,那邊話題就已經(jīng)進入了馮紫英掌控的軌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