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字卷 第三十九節 屁股沒坐歪-《數風流人物》
第(2/3)頁
西北本來就不是安靜之地,但是韃靼人的風光早就過了,他們能給大周帶來麻煩,但是卻還不至于致命,起碼在三邊四鎮那邊不會,但蒙古左翼這邊呢?
想到這里永隆帝臉色又冷了幾分,有些事情他努力想讓自己不去想,但是卻始終梗在自己心中過不去。
自己是皇帝,怎么卻還在許多事情上的決斷權不如一個武勛?當然他也知道這些武勛們背后都是父皇。
如果是父皇倒也沒什么,張慎可以接受,但如果這份權力和資源要交到除了自己之外的別的人手里,那就是他絕不能接受的了,他希望父皇在這一點上別犯糊涂。
正琢磨著,門外傳來小跑的腳步聲,一個跑得滿頭大汗的小內侍捧著一份東西闖了進來。
“皇上,來了。”
近身內侍結果那卷簿冊,點點頭,“皇上。”
永隆帝接過頭也沒抬就看了起來。
一入手,他就知道厚實了不少,起碼比上一份多了一半以上。
一看目錄,永隆帝就被題目吸引住了。
除開上次的三個欄目外,還新增了《風憲警示》和《域外奇譚》,兩個欄目,而且這兩篇文章一個是匿名所寫,但永隆帝瞟了一眼就知道這應該是都察院御史所寫,而且楊鶴的可能性最大,一個是馮紫英所寫。
這二人都算是目前永隆帝很關注的人物。
丟開前三篇,永隆帝先讀了楊鶴的這篇《兩浙鹽務弊病淺析》
讓永隆帝很感興趣的是楊鶴并沒有寫太多具體的查辦督辦案情,而更多的是從幾名涉案官員涉案前因后果和為什么上下發現之后如何同流合污相互掩蓋的監督問題上來寫的,嗯,這是在追根溯源。
這里邊也夾雜了楊鶴在辦案過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建議,這很多都是沒法在正式的朝廷公文和奏章里邊寫出來的,甚至還包括一些私人性質的探討,還牽扯到了吏部官員選拔和戶部鹽務體制,甚至還包括禮部的官員德政教化,很有意思。
光是這篇文章就花去了永隆帝的半個時辰,反復讀了兩遍。
這種和奏章公文完全不同類型的文章讀起來很有味道,既沒有奏章上那么多繁文瑣節,也少了許多公事公辦的客套,又不像一般文章那樣恣意發揮,而是聚焦在這一個事務上,有事說事兒,內容豐富卻又條理清晰,能讓人一下子找到感興趣的東西。
在最后一段甚至還剖析了其中兩名犯事官員的最后心理獨白,文字不多,但是字字驚心動魄,永隆帝覺得這篇文章簡直值得讓大周的知府知州知縣們都好好讀一讀,感受感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