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六十四節 想得美(1)-《數風流人物》
第(2/3)頁
對于馮紫英在《內參》上的著文介紹,也引起了朝中不少士林文臣的爭論, 但是工商強國這一點, 仍然是持反對態度居多, 在他們看來只有棉布行業可能才稱得上的國計民生,但是與農業相比都遠不能及。
但在江南這個觀點還是引發了很大的震動,工商強國無疑是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上, 尤其是在江南的糧食種植逐漸退化, 并轉移到了湖廣、江右、四川之后, 以棉布、絲綢、制瓷、造船等產業日益成為江南最重要的核心產業, 如果說能夠進一步確定工業的重要性,那無疑對與江南士紳地位也有著顯著的提升,但這卻又是馮紫英提出來的,這讓他們很矛盾。
馮紫英很想看看這位祿王的觀點如何。
不出所料, 張骕也有些遲疑,想了一想之后才道:“馮大人,小王以往,農業仍然是根本,糧食關乎百姓生死,斷不能輕忽,此乃皮,而工商業乃是毛,好一些差一些肯定會有影響,但不至于動搖根基,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如此泛泛而談,讓馮紫英大為失望, 但轉念一想連自己都還沒有拿出一套合理的系統性的方略,遑論一個毛頭小子,那可真的就成了生而知之了, 能有這般見識也算差強人意了。
“殿下見解不俗,倒也符合當下朝中諸公的心意。”馮紫英不咸不淡地表揚了一句,實際上也就是說他拾人牙慧, 無甚新意。
不過聽在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耳中哪里明白其中奧妙,倒是頗為高興,覺得自己都能和朝中諸公的意見一致,那也說明自己治國理念也許就和重臣們合拍了。
和祿王的這一番談話讓馮紫英頗為不耐,此時的他哪里有心思來應付這種走過場的事情,但是禮節上卻又不得不應酬著,好不容易才算是把對方送走,馮紫英這才吁了一口氣。
能做的都做了,馮紫英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了。
索性裹著被子蒙頭大睡,天垮下來還有高個子頂著,再不濟真的義忠親王要以南克北上演前明“靖難之役”,那也只能由著他了,自己和老爹也不過局面更艱難一些,倒也不至于混不下去。
抱琴來的時候馮紫英還在蒙頭大睡,在廂房里等候了許久,馮紫英才洗漱完來見她。
對于元春身畔這個頗具靈性和智慧的丫頭,馮紫英是很欣賞的,在他看來起碼此女比元春更理性,不像元春還容易被家族利益所蒙蔽雙眼。
“見過馮大人?!北俑A艘桓?,悄悄瞥了一眼這個情緒似乎不太好的“賈家靠山”。
說馮紫英是“賈家靠山”,出自于娘娘之口,抱琴聽得都有些膈應,但是在聽完娘娘的解釋之后,抱琴也不得不承認娘娘所言甚是有理,若非馮紫英一直在幫襯這賈家,只怕賈家現在的情況不知道要糟糕到什么程度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