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八十三節 內憂外患-《數風流人物》
第(2/3)頁
永隆帝的談話幾乎涵蓋了整個內閣閣老和七部的尚書侍郎們, 當然也包括都察院的都御史們。
不過很顯然他也有順序安排, 首先是內閣諸公,然后是尚書們, 侍郎們則是放在最后,像柴恪、韓爌和王永光都是來了沒兩天, 尚未來得及談話的,誰知道就出了這樁事兒。
馮紫英和柴恪最熟悉, 關系也最密切,與韓爌最生疏,與王永光則是略有交情, 但恰恰韓爌和王永光都是北地士人中的中堅力量,而柴恪卻是湖廣士人領袖,這關系也很復雜。
不過處于這個骨節眼兒上,馮紫英認為北地士人和湖廣士人立場應該是一致的,尤其是在面對義忠親王可能發招奪位的威脅下,馮紫英覺得需要立即和在獵苑行宮這邊的諸公同一立場,盡快確定措施。
雖然內閣諸公未到, 許多指令無法下達,但是先將這幾位的意見統一了, 待到內閣諸公一到,便可以協同一致向內閣諸公進言,盡可能快的出臺措施并予以貫徹實施下去。
柴恪應該是最容易說服的, 因為之前二人便有過溝通,只不過當初柴恪覺得可能性不大而不太重視罷了,所以馮紫英沒有先找他, 而是直接找上了韓爌和王永光。
韓爌原本是齊永泰要安排到江南去擔任南京兵部尚書的,但因為局勢變化而留在了京師這邊,但是韓爌應該是知曉當初齊永泰對江南局面的擔心,義忠親王與江南士紳的關系他也應該知曉一二才對,所以馮紫英覺得也能夠說通。
倒是王永光一直是在戶部這邊,估計應該沒怎么太多接觸這方面的,馮紫英琢磨還要好好溝通一番,但考慮到王永光在北地士人中的地位,馮紫英覺得齊永泰和喬應甲他們都應該和他們通過氣才對。
“韓公,王公,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宣府鎮那邊,……”馮紫英沒有避諱自己的擔心,“先前我就曾和柴公提及過這方面的擔心,柴公認同我的觀點,我相信諸公也明白牛繼宗背后站著的是誰,之前大家都覺得我是杞人憂天,但是今天我要說杞人憂天已經變成最緊迫的威脅了。”
韓爌和王永光都默不作聲。
對馮紫英走來就提出了這樣一個略顯驚悚的話題,他們都覺得不好接話。
沒錯,現在皇上昏迷,義忠親王肯定有某些想法,之前義忠親王也的確有一些異動,但是現在就要說刺客是義忠親王派出的,甚至直接提出宣府鎮可能已經出兵東進了,在沒有任何情報佐證之下,顯然有些孟浪了。
“子舒兄也認為這是義忠親王下的手?證據呢?龍禁尉那邊還沒有任何音信吧?”韓爌皺著眉頭問道:“還有,宣府鎮那邊有消息傳來了?紫英,你這陡然提出這個,乘風兄那邊你說過么?你這都是憑空猜測,很難服眾啊。”
“韓公,是不是義忠親王下的手,或者說有沒有依據,重要么?”馮紫英反問:“這一年多來的種種跡象,如果說單單只是某一項,當然不能說明什么,我和齊師說起過,可他也不認為有這種可能,理由很簡單,大義所在,沒有誰敢。可大義是建立在皇上在的情況下,本來皇上身體就不好,現在皇上人事不省,義忠親王身體康健,而且江南那邊一直對義忠親王十分親善,這是眾所周知的,而皇上至今未立儲,那義忠親王如果提出他來監國,我們怎么辦?”
義忠親王監國?!這個之前大家從未想過的問題,一下子讓韓爌和王永光都為之意動,是啊,如果朝中有人提出義忠親王監國,怎么辦?
內閣諸公的態度會如何?葉向高、方從哲和李廷機的態度呢?還有李三才那個首鼠兩端的家伙,他會是什么態度?
對北地士人來說,義忠親王一旦監國乃至登基,只怕是最糟糕的局面,這一點大家都清楚,以前都從未想過有這種可能,但現在馮紫英這么一說,二人一下子就有危機感了。
王永光沉吟了一下才道:“紫英,葉相、方相以及爾張公他們雖然是江南士人,但未必會支持義忠親王,他們和湯賓尹、顧天峻他們不一樣,皇上待他們不薄,如果他們如此立場態度大反轉,那必將遭受天下士人所不齒,他們不會那么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