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寶琴,你說的不無道理,但是自家售賣,一是需要時間,二是占用資金,三是你考慮過如果大家都把糧食出售給朝廷,糧價會出現一波下跌么?下跌幅度肯定不止一成才對吧?”馮紫英反問道。 “相公,你說的這個不對,現在北地大旱的消息傳得甚囂塵上,京畿這邊百姓都是想要購糧囤積,就算是大家把糧食賣給朝廷,也一樣很難把糧價打壓下來,至于時間和資金占用,那都無足掛齒,我們有時間,資金也一樣有,實在不行,也可以從海通銀莊借貸?!? 薛寶琴就是這個性子,不會因為是馮紫英所言就不敢反駁了,“相公這么果斷大方就把糧食出售給朝廷,總得要有點兒回報才是?!? 其實馮紫英也知道說服不了薛寶琴,因為這個理由太牽強,現在糧價上漲勢頭太明顯了,若是沒有自己提前儲糧以及海運保障,可以說京畿的糧價只怕還要翻一番。 現在粟米價格張家灣價已經漲到了二兩七錢每石,粳米價格漲到了四兩每石,次等面粉價格更是漲到了三兩九錢每石,可以說京中民怨已經有沸騰之勢,也是百姓都知道這是大旱和漕運中斷兩重壓力之下的緣故,朝廷也是竭力平復,才勉強未造成震蕩,但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馮紫英很清楚,絕對是要出事了。 馮紫英不是商人,雖然薛蝌和自己實際上是一體,所賺取的銀子自己反而要占大半,但是到自己這個份兒上,已經不太在乎那點兒銀子了,他所追求的已經不是經濟上的利益,逐漸轉向了擴張自己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了。 一旦糧價真的失控,朝廷局面因此而崩壞,影響到南北之戰,那才是馮紫英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才會不惜代價也要和朝廷達成一致意見,這一點上,他也和山陜商人們交換過意見,對方中也并非都是蠢人,也都明白這里邊的利害關系,更何況他們利益的大頭還是在煤鐵聯合體和水泥生意上,他們更在意的是長久的生意而非短期的暴利。 “看來寶琴是覺得相公這一回和朝廷的計議有些失策了,吃虧吃大了?”馮紫英含笑問道。 “相公此舉,必有深意?!睂氣O笑著插話打圓場:“便是此番蝌哥兒暫時不能有什么收獲,也無關緊要,我們馮家也不缺那點兒銀子,不爭這一時,反倒是得了朝廷的好印象,對相公日后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