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說妥了兵部這邊兒后,馮紫英便回家迅速告知了還在等候好消息的楊肇基。 楊肇基沒想到馮紫英如此神通廣大,居然一個時辰就能辦妥這樣他以為少說也要十天半個月的難事兒,而且還能指示京畿鋼鐵軍工建材聯合體在三日內就能將庫存的火銃撥發過來,也就是說自己立即就能拿到這筆火銃火藥彈丸了。 大喜過望的楊肇基對馮紫英也是敬服得五體投地,便是新任總兵大人也絕無可能有如此能耐,一手搞定兵部和工坊那邊,這份本事可真的太不簡單了,跟著這樣的人,才真的有前途。 馮紫英也順帶將自己和張懷昌的擔心說了,明確告知之所以同意先補充配備宣府這邊,就是擔心北線出事兒,一點有事,那楊肇基部就要作為預備隊第一時間拉出來頂上去。 對這一點楊肇基倒是毫不在意,這練兵不就是為了打仗么? 打察哈爾人也好,打建州女真也好,打南軍也好,對武人來說,沒甚區別,甚至還巴不得戰事越多越好,這才是武人們升官進爵的機會。 若是和平年代,這武人們的地位只會越低,被文臣們壓得更狠。 楊肇基興沖沖地走了。 不過在擔心北線局面有波折之余,馮紫英自然也就要考慮一些應對,除了去信提醒尤世祿外,順天府能做些什么呢? 若是真的北線軍隊失利,單是楊肇基這點兒預備隊,肯定是遠遠不足的,但現在除了宣府鎮這點兒人馬外,還能從哪里抽調? 薊鎮尤世祿這一部分抽出來已經是極限了,薊鎮防御壓力很大。 特別是在牛繼宗帶著宣府鎮陡然出走,整個北線防御出現了巨大的漏洞,察哈爾人蠢蠢欲動。 雖然因為季節原因,察哈爾人還未有實質性的動作,但誰也不敢保證,覺察到大周虛弱的察哈爾人會不會突然發難。 現在從龍門所到渤海所這一線,包括延慶州在內這一線原本是宣府鎮的防區,都全數移交給了薊鎮暫時代為守衛,要等到新宣府軍組建訓練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移交給新宣府軍,這個時間會持續半年到兩年,薊鎮軍才會逐漸退出恢復原狀。 除了薊鎮,遼東鎮是別想的,努爾哈赤看到這樣的機會,肯定不會讓大周好過,到時候弄不好遼東鎮甚至可能還需要朝廷的支援。 大同鎮也別想,被孫紹祖帶走相當一部分精銳的大同鎮現在也是傷筋動骨,亟需補充恢復,這算來算去,整個九邊已經沒有能作為北線預備隊的兵力了,能用的就只有京營了。 可京營能用么? 三屯營之敗后京營雖然在永隆帝的親力親為下重建,但是朝廷從上至下都對京營的戰斗力充滿了懷疑,這種不信任感根深蒂固,京營幾乎就和廢物劃上了等號,也許楊肇基部剛進京營不久,若是再呆兩年,只怕就又要被兵部和朝中諸公“另眼相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