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還行吧."汪文言想了一想,回答道:"戚大人好像是山東兗州人,具體是魚臺還是金鄉,我記不得了,反正應該是靠著南直那邊了,應該是元熙三十八年的舉人,為人實誠,但過于方正,……" 陜西全省的重要官員汪文言不敢說全數印在腦海中,但是像延安\西安兩個府的州縣長官他大多都有了解,慶陽\平涼和鳳翔三個府的重要州縣官他也有所熟悉,其他的府州就只有個別重點知曉了. "唔,實誠,方正,做事如何?"馮紫英想了想. "做事一板一眼,對于上峰的指示能夠執行到位,……"汪文言又想了一想才道. "那好,他主動請纓想要在府谷嘗試種植土豆\番薯和玉米,我覺得頗為難得,覺得府谷緊鄰河東,而且條件不好不壞,正好是實驗這三種明作為的好地方,比膚施這邊都更合適."馮紫英抿了抿嘴,眉峰微凝,"而且府谷緊鄰榆林鎮和山西鎮,種植推廣見效,能夠讓榆林鎮和山西鎮的士卒也嘗一嘗鮮,順帶感受一下好處,便于推廣." "嗯,若是能用本地所產土豆\番薯和玉米替代榆林軍糧,那簡直就是天大一件喜事了,單單是在節省軍糧運輸上的消耗成本就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數字,哪怕是能替代一半或者三成,那也都是不得了的壯舉."汪文言顯然能想得到這背后的好處. 三邊四鎮的軍糧基本上首先是由陜西這邊的夏秋兩季賦稅承擔,但是肯定不夠,才說從山西和河南調入,即便是從陜南和關中運入,那運輸成本都不小,若是能依托陜北三府的普及推廣栽種來減輕外運的壓力,那節省的成本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也能極大的減輕本地的勞役壓力. "文言,好好選一選咱們這陜北三府的官員,尤其是知縣知州,做事得力執行力強的,體恤民生的,不那么貪酷的,下一步明年的這些作物推廣,就得要先考慮這些官員所在的州縣,這是關系到咱們陜西未來能否避免重蹈覆轍的關鍵."馮紫英想得有些遠. 明末大起義主要集中在陜北爆發,后來又在山西和河南成勢,其實就是大旱之后災民饑民無以為生,而那個時候土豆\番薯和玉米都尚未傳入,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在這些地區進行推廣普及,頂多也就在沿海地區有些零星栽種,甚至被視為富人的獵奇玩意兒. 但等到這三類高產耐旱耐瘠薄的作物在北方大規模推廣開來時,已經清乾隆嘉慶時候了,人口的暴漲未嘗沒有這些作物的功勞. 馮紫英沒指望陜西人口能迅速暴漲,但是如果用行政強力手段推廣這三類作物取得成效,起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旱之下民不聊生無以為繼可能引發的民亂,進而化解這種風險可能. 馮紫英的話讓汪文言有些誤解,他還以為馮紫英是說當下的這些陜西民亂情況,不過這也差不多,當下的陜西大亂說到底不也就是缺糧造成的么?當然,另外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地主豪強以及官吏的苛厲貪暴,二者缺一不可. 來源:;order=2152&bookid=;booksourceid=0&bookname=數風流人物&host=%3a%2f%;chapterlink=yuewen%3a%2f%%2fchapter%2f635ca6c96405296e484fc32a%3fcv%3d1667018014981%26cbid%3d15849639105367504%%3d66242866942374764%26chargetype%3d2%26order%3d2152%26merchant%3dyuewen?vip前一章癸字卷第一百九十一節布局后手, 有條不紊下一章癸字卷第一百九十三節后宅狂言,三女心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