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們倆其實心里也是千肯萬肯的,只不過害臊不敢在爺面前表露出來罷了."尤三姐笑嘻嘻地道:"若是在私下只有爺和她們倆時,爺只管抱著她們倆上床便是." "是不是,晴雯,平兒?"馮紫英笑了起來,"爺喜歡你們,今晚要抱得美人歸,如何?" 還是平兒大方一些,放下遮臉的廣袖,嗔怪道:"姨奶奶都說了,爺怎么還非要這么直白問呢?奴婢們什麼心思,難道爺還能不知曉?" 晴雯也噘起了嘴,"那不是怎么地?爺就是這樣,非要逼著人家掏心窩子說出來,難道就不知道體恤一下奴婢們么?" "呵呵,有你們這番話,爺心里也就踏實了."馮紫英把身體靠在椅背上躺著,"時間還早,咱們說說話,聊聊天,平素里爺太忙,也沒有幾時和你們像今日這般有閑暇說說話,你們有什麼心里話要問,也只管問,也知無不言." 見馮紫英這般知情達意,尤三姐和晴雯平兒三女也都是心中既甜蜜溫馨,又有些感動,這位爺日理萬機,但是卻肯抽出時間來陪著大家說話,單單是這份心意,就足以讓人心醉了. "奴婢們能有什麼話要問,爺忙的都是大事兒,奴婢們都是在后宅里說些閑話,不值當爺這般花心思."平兒柔聲道. "我看也不是閑話,方才你和晴雯之間說道這糧價也就很有道理,糧價先漲后跌,倒不完全是爺一個人功勞,那也還是全靠大家在吳堡打了勝仗,商人們也知道螅蜊峪和磧口渡之間的交通暢通了,山西的糧食隨時都可以運過來,糧價自然就跌下來了."馮紫英解釋道:"但這糧價想要跌到往年豐年的情形卻是不可能的,蓋因大旱之后糧食歉收甚至絕收,而人口卻又有那么多,需要填飽肚皮,糧價自然就要漲,尤其是陜西道路交通條件也不好,從山西也好,河南也好,要運入糧食,光是運輸成本都要抬高一大截,所以糧價高企就免不了了." "那爺的意思是糧價要降下來,只能等到老天爺開眼,來年風調雨順,沒有其他法子?"平兒若有所思地問道. "就目前的情形來說,這應該是最關鍵的,靠天吃飯是這個時代逃避不了的,但也并非人力沒有半點辦法應對,比如興修水利,引黃河\延水\洛水\蒲水\馬蓮河這些河水能盡可能在下雨的時候積蓄水源,以便在天旱時候能灌溉,這樣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又比如,引入一些西夷引進的高產耐寒耐貧瘠的旱地作物,這樣即便是遭遇大旱,一些地方也能保持收成,這樣也能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避免因為饑餓淪為災民甚至亂民." 馮紫英看了三女一眼,"可能你們也知道爺在永平府和順天府時就很支持朝中辭官的徐大人在天津衛實驗種植土豆\番薯和玉米,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此番爺也讓人去聯絡了徐大人,請徐大人把他這幾年在天津衛的收獲都運到陜西來,在陜北這邊就可以做一個較大規模的試點,如果能夠順利,那么明年就能見到成效,當然這種成效還很有限,真正要讓陜西老百姓都能收益,起碼也要三五年以后了,而且還得要推廣得力才行." 見三女都聽得似懂非懂,只能明白一個大概的意思,馮紫英也不多解釋,知曉自己在辦正事兒,為百姓謀生就行了. "爺,那土豆\番薯和玉米真的能在陜西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讓尋常百姓填飽肚子,不再以老天爺垂憐左右?"尤三姐忍不住多問一句. 她是在甘州長大的,太清楚陜西這片土地上的艱難了,旱蝗災連綿不斷,十年里起碼也有七八年各種旱情,這片土地上就從未真正風調雨順過,老百姓要想不以老天爺的意志為轉移,真的太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