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扳回來就只能靠重甲騎兵和披甲步兵了,但關鍵還是披甲步兵。 重甲騎兵可以作為突破點使用,但是他們起不到決定性作用,遼東軍的長矛兵一樣戰斗力驚人,他們可以承受重甲騎兵的沖擊,除非付出極大代價強行沖擊,否則很少有遼東長矛步兵會崩散。 手狠狠地往前一壓,兩邊的旗手都注意到了主帥的動作,一連串命令傳遞下去,很快,一隊重甲騎兵開始列隊鼓噪,而披甲步兵們則開始講盔甲整理,手中的長矛、短刀、盾牌擺出決戰姿態,宛如準備捕獵的群狼展露爪牙。 對面的趙率教和尤世祿也注意到了建州軍的動靜。 額亦都這個人他們都很了解,悍勇頑強,作戰意志堅韌,但是起缺點也一樣明顯,那就是不善于改變思路,更喜歡用傳統陣勢來打仗,對于這樣敵人有時候會覺得很難纏,但是一旦讓其打起性子,那么對方會不計傷亡執著到底,換句話說就是不識時務,和費英東、何和禮等人比,他更缺一些靈變。 現在對方催動大軍前行,意味著對方講決定一戰還是放在了步兵身上,當 然換了自己,也會是這么做,將自己最優勢所在發揮出來,而重甲騎兵不過是錦上添花用于突破造成混亂的楔子罷了。 正合我意,趙率教和尤世祿心中也都是同時道。 這一戰己方正面的作用就是消耗對方的兵力,用這種沒有多少花巧的對戰來拖住對方,或者說這就是一場意志、火力和數量上的對抗消耗。 誰能挺得住,誰就能笑到最后,但即便是對方認為這個戰場上能笑到最后,只要曹文詔和毛文龍能從兩翼能突破,己方依然可以含笑而歸。 巨大的建州披甲步軍一旦動起來,整個原野上似乎躁動起來了,宛如東非草原上巨大的野牛群開始蠢動,由點及面,由面及全,洶涌而來。 趙率教和尤世祿一系列命令開始下達,整個中軍陣型開始調整,虎蹲炮開始列陣,但是這種列陣是在步兵方陣中心,從對面的額亦都那邊只能發現對方似乎中心區域在進行調整,但是卻無法看清楚對方究竟在做什么。 對額亦都來說,無論對方如何調整,最終還是要靠雙方的士兵來決定勝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