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席卷而來的建州漢軍密密麻麻地保持著一定距離,開始從三百步開外提速奔行,呈現出一個倒扇形弧度向東城門匯聚。 在距離一百三十步時,人員迅速聚攏,開始集結成陣快速沖鋒。 杜松深吸了一口氣,舉手一揮,隱藏在大盾背后的兩百鷹嘴銃兵開始架桿瞄準。 面對這樣高密度的集結沖鋒,鷹嘴銃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它們可以比尋常火銃提前二十步有效殺傷敵軍,而普通火銃則要百步以內距離時殺傷力最強。 尖厲的銅哨聲響起,硝煙彌漫,在整個城頭形成一道奇異的煙霧云障,裊裊升起。 輔助副手迅速協助銃手清理槍筒和裝彈,而銃手則在副手以最快速度完成裝填時便猛然扣動扳機。 巨響再度帶起陣陣硝煙,宛如一把無形巨鐮在空中猛然一揮,已經奔行到了百步距離的建州漢軍,風行草堰,驟然撲倒。 整個軍伍中一陣驚恐的叫聲,但是這卻無法阻擋走在最前面的士卒被后面的士卒用力向前推行,踩在倒下的袍澤身上,繼續向前。 弓箭手也開始將箭矢拋射而起,實際上遼東軍的弓箭手和建州女真的弓箭手所使用的弓箭大同小異,都是大弓稍反曲弓,無外乎就是規制大小不差無幾。 同而已,在威力上也相差無幾.。 只不過建州方面的弓手數量遠勝于遼東,而在火銃開始盛行之后,遼東弓箭手的數量便不再增長,可以說戰損一人遍少一人,取而代之是規模越來越大的火銃手。 太過密集的陣型讓鷹嘴銃手們的射擊幾乎不需要瞄準,只是機械地那么幾個動作,循環輪回而重型火銃的威力在這個時候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往往一粒鉛丸便能擊穿兩名士卒,哪怕他們扛舉著盾牌也一樣無濟于事。 但三千名士卒不是區區兩百鷹嘴銃手能阻擋得了的,不過三輪射擊造成了五六百士卒的傷亡剩余的兩千多士卒便已經沖到了 卒便已經沖到了距離坍塌的東城門不到五十步的距離上,但這個時候早已經集結完畢的火銃手終于打出了第一輪射擊。 這一輪的射擊就不像鷹嘴銃打出的射擊那么輕松了,第一輪超過四百名的火銃手毫無阻滯地將CT 三四百名建州漢軍撕倒在地,鉛丸在空中飛速旋轉帶著無窮的勢能撕碎盾牌和甲胃,鉆入血肉之軀中,將建州漢軍士卒們重擊撲地,沒等后邊的建州 卒們反應過來,第二輪射擊又再度來襲。整個八十米開外的距離幾乎成了一個修羅場希冀用包鐵木盾來阻擋射擊的建州漢軍,顯然低估了三十步距離這個足以將火繩槍為例發揮到極致的殺傷力。 這種經過改良的火銃比起第一二批火銃的威力在同等火藥的作用下至少提升了十步,而顆粒火藥的改良一樣也把這種火銃彈丸射程提升了十步。 本經過改良之后的火銃,雖然在射速上依然緩慢,但實際其槍管通過鉆床來加工,極大地保證了槍膛的均衡性統一性,也使得鉛丸規制得到統一,射擊精度和威力都得到了提升。二十步距離優勢,或者說情報謬誤,足以讓一場戰爭的天平發生偏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