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邊是指南京,或者說義忠親王。 內閣推舉顧秉謙入閣,接替致仕的李廷機,原本齊永泰想要舉薦官應震入閣,但葉向高和方從哲不同意,最后折衷由顧秉謙入閣,而官應震接替顧秉謙擔任禮部尚書。 這也是內閣的一個提前準備。 隨著義忠親王入繼大統趨勢越來越明顯,內閣閣臣之爭也會顯現出來。 義忠親王提出了要讓湯賓尹和繆昌期入閣,在顧秉謙尚未入閣之時,如果湯賓尹和繆昌期入閣,那就意味著六位閣臣義忠親王一黨據其二。 這是葉向高和齊永泰他們絕對不能接受的,所以這邊先就啟動了顧秉謙入閣程序,先占據一席。 至于另外一席,就讓湯賓尹和繆昌期去狗咬狗吧。 大周內閣閣臣數量從未有過明確定數,最高的時候曾經有過七位,那是廣德帝時候,但時間很短,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一位致仕,大部分時候都是保持在五位左右。 「那邊有異議?」馮紫英輕蔑的一笑,「咱們朝廷定了的事兒,何曾需要那邊同意?若非顧全大局,朝 廷恐怕連談都懶得和他們談吧?」 馮紫英的桀驁霸氣也引來顧秉謙一笑。 這小子雖然已經是三品大員了,可還是有些武人習氣。 據說因為看上了史家女兒,居然唆使賈家來請求史家女兒與孫紹祖的婚約無效,顧秉謙當然不會不賣這個面子,很爽快地讓禮部裁定解除了婚約。 「紫英,咱們之間這么說沒啥,外人面前還是不能這么說。」顧秉謙目光陰柔,「咱們朝廷諸公須得要從江山社稷考慮,可能和義忠親王個人想法略有出入,也很正常,不過他若是要入繼大統登上帝位,那么可能就需要摒棄一些私人情緒,更多的地從大周江山永固來考慮問題了。」 馮紫英無所謂地笑了笑,「六吉公我們是這么想的,但那一位能這么大度么?」 顧秉謙臉色也變得有些陰郁,「我相信他會的,否則內閣也不會同意他回來。」 「但愿吧,不過朝廷早些做足準備也是應有之意,我倒是覺得或許這一輪彌合分歧之舉也許會很短暫,一旦局面稍稍穩定下來,或許那一位就會明白,有時候很多東西是需要割舍的呢。」馮紫英話語里多了幾分打趣。 顧秉謙很喜歡馮紫英的口吻,在他看來這才是文臣治世的世道,義忠親王憑什么就來撿落地桃子?沒有任何付出和努力就輕而易舉身登大位,這未免太不公平,也對永隆皇帝是一份羞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