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紫英早已預測只能是自己率軍南下。一來自己是右侍郎。 右侍郎這個職位很有些講究。 左侍郎一般是通常意義上的常務,除了尚書之外就是左侍郎,雖然也有明確分管,但是兵部事務他基本上都可以過問,看個人風格。 孫承宗算是比較謹慎的,手沒伸那么長,換個資深的,倚老賣老的,跋扈的,就得要經常對你指手畫腳了。 兵部的右侍郎更特殊。 其他各部的右侍郎只有一人,而兵部右侍郎多的時候可以設到三四人,當然除了一名是正經八百留部侍郎外,其他都是像當初馮紫英去陜西平亂時加掛的侍郎。 這種情形不少見,只要是文臣要外放擔任巡撫或者出征,基本上都要加掛,當然如果資歷夠深,也可以不掛。 像馮紫英這種年輕文臣,要出掌一方,那是肯定要加掛的,所以當初他加掛都察院的僉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 所以這種情況下理論上要出征,基本上都是自己這個右侍郎。 二來自己對江南更熟悉,無論是對江南地方上,還是在人脈關系上。 孫承宗和自己雖然都是北人,但孫承宗對北地更熟悉,自己對江南卻不陌生。 而且自己娶的沈宜修是蘇州書香世家出身,薛寶釵是金陵武勛皇商大家出身,林黛玉亦是姑蘇望族,其父又在揚州多年的巡鹽御史,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自己都更適合。 另外自己對海上航行也不陌生,從大沽到遼南,又從牛莊返回大沽,已經讓馮紫英有了一些經驗了,特別是登萊水師沈有容這邊更為熟絡,組織船隊的薛蝌又是自己姻親,這兩點也很關鍵。 既然確定了是自己南下,馮紫英自然要把準備做足。 薛蝌也連續來了京中兩回商議,大軍要分別從大沽、榆關和牛莊三地出發,然后到登州集結匯合,再統一出發南下。 當然有一部是直接從大沽經運河南下,這一部由孫承宗率領,要稍稍緩一些,雙方要把時間卡準,基本上相差不到一二日。 這邊從大沽經運河南下,那邊從登州沿海南下,孫承宗率軍從徐州向淮安發起進攻時,這邊馮紫英也要率軍從江都登陸了。 不過真到了戰場上,會出現什么意外和變故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過分拘泥于這個,那也就別打仗了,只能說是見招拆招見子打子了。 這等大事自然是不可能瞞汪文言和吳耀青以及顧登峰他們幾個的,甚至他們手下也有一二人大略知曉,不過都是些中心可靠的人,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縱然走漏了風聲,估摸著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了。 按照預計要在萬統帝登基十日之前發動攻勢,十日時間要拿下一個能讓內閣滿意的結果。也就是說在萬統帝登基的時候,就應該有拿下揚州和金陵的消息傳回京中了。 第(1/3)頁